第6章 無數次親密接觸(2 / 3)

劉關張三人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屢立大功。在同生共死的戰鬥中,劉關張三兄弟的感情日益深厚。

盧植得知劉備的表現後,十分欣慰,決定在掃平黃巾後大力保舉劉備。劉備大喜,以為有了盧植這個後台,自己今後的仕途必將順風順水。但就在劉備滿懷憧憬之際,意外發生了。

盧植率軍將張角圍在了廣宗孤城之內,雙方僵持不下。漢靈帝派宦官左豐到前線犒軍督查。當時,漢靈帝十分寵信張讓、趙忠等十個大宦官(號稱“十常侍”),宦官勢力權傾朝野。這個左豐雖然不在十常侍之列,但奉皇帝之命出巡,自然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盧植生性忠直,一向對宦官弄權不滿。沒想到,這左豐竟然公開對盧植索賄。盧植大怒,毫不客氣地說:“軍費尚且緊張,哪有餘錢奉承天使?”

左豐吃了這一記閉門羹,又氣又急,懷恨在心,回去後立即在漢靈帝麵前大進讒言,說什麼“廣宗小城,指日可破。隻是盧中郎消極怠慢,擁兵不前,以致黃巾猖獗至今。”

漢靈帝被左豐蒙蔽,一怒下令,將盧植撤職,檻車押送回京問罪,另派他人督戰。劉備好不容易找到了盧植這座靠山,但還沒來得及從中獲益,盧植就倒台了。盧植這一倒台,劉備頓時失去了依靠,再一次淪為孤兒——官場上的孤兒。

此後不久,人數雖多但軍事素養極差的黃巾軍即被朝廷大軍剿滅。張角三兄弟先後死於疆場,黃巾餘部流散四處。朝廷論功行賞,劉備雖然功勞不小,但在官場上無人提攜,是很難出頭的。最後,劉備隻是被派到中山郡安喜縣擔任縣尉一職。

安喜是個小縣,縣尉是輔助縣長管理治安的副手,隻是一個芝麻綠豆般的小官兒。這與劉備的雄心相去甚遠,他內心的失望可想而知。但是劉備還顧不上失望。因為比失望更緊迫的是擔心。一個“漢室宗親”,立了許多功勞,卻隻得了一個小小縣尉的職務,顯見這“漢室宗親”的成色並不怎麼樣。劉備非常擔心,自己的失望會帶給關羽張飛更大的失望,從而導致他們棄離而去。他們拋家舍業(尤其張飛是放棄了豐厚家產)跟著劉備闖蕩天下,顯然是不會滿足於給一個縣尉當跟班兒的。

殘酷的現實讓劉備清醒地認識到,“漢室宗親”還隻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名號,唯有關羽張飛才是自己當下唯一的實打實的資源。關張二人在掃黃大戰中的勇猛表現,堪稱夢寐難求的“萬人敵”。黃巾雖然暫時偃旗息鼓,但張角已經成功地啟蒙了無數豪傑的勃勃雄心。漢室傾頹之勢積重難返,未見好轉,更大的變亂或許正在醞釀之中。身處亂世,誰的拳頭硬,誰就有機會當老大。劉備覺得,關羽張飛是老天爺對自己最大的恩賜,隻要留住了他們,自己一定有機會一飛衝天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須善待、厚待這兩個兄弟,讓他們死心塌地得跟著自己。

話是這樣說,但拿什麼來善待、厚待關羽張飛呢?

劉備雖然奮鬥了好幾年,卻依然是一窮二白。但好在真正的感情,並不是靠金銀財帛堆砌出來的。劉備的辦法很簡單,隻有八個字——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奇怪的是,這個幾乎不費什麼本錢的辦法竟然收到了奇效。關羽張飛兩個人深受感動之餘,立即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劉備的回報——每當劉備在大庭廣眾下安座時,關羽張飛就畢恭畢敬地侍立在他身後,終日不倦。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幾個大男人,一張桌子上吃飯,是很正常的事,而在一張床上睡覺,則有點難以接受。那麼,為什麼“食則同桌,寢則同床”能夠在劉關張三兄弟之間營造出親密無間、敬愛有加的深情厚誼呢?

這有兩方麵的原因。

首先,這是“肢體接觸”在社會交往中之於營造親密關係所特有的神奇功效。

人類是一種群體性動物,與他人開展社會交往是人的天性。但是,人心隔肚皮,你並不能確保每一個你想要交往的人都心懷善意。所以,人們在潛意識中逐漸形成了根據交往對象的不同而設定不同的社交距離。美國西北大學的人類學教授霍爾對此展開研究後,提出了四類社交距離,即親密距離(0~45cm)、私人距離(45~120cm),社交距離(120~360cm)公共距離(360~760cm)。劃分這四類距離的本質是基於對他人不同程度的信任,以給自己留出足夠的防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