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要是心中無事,以他平常的機變,肯定是一句“丞相您就是當世的英雄”,就把曹操哄開心了。這一幕也就揭過去了。
但此刻的劉備,驚弓之餘,隻想息事寧人,推脫著說了一句:“劉備肉眼凡胎,哪裏識得英雄?”
這下曹操不爽了,心想:“站在你眼前的我曹孟德,和你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難道你就沒看出我是英雄?”
曹操說:“你不必客氣,還是說說吧。”
劉備不便再推三阻四,說:“淮南袁術,兵糧足備,應該算是英雄了吧。”
劉備這不是存心惡心曹操嗎?袁術剛剛被曹操打得屁滾尿流,連老巢壽春都被曹操占了,被迫逃到淮南。劉備深知這一切經過,但現在竟然當著曹操的麵說袁術是英雄,豈不是自討沒趣嗎?
劉備確實是存心這樣說的,但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惡心曹操,而是有意貶低自己的眼光,以襯托自己的庸碌平凡。我們知道,在社交場上,人們往往願意使用自我提升策略來強化自己的優越感。但是,此刻的劉備因為血詔事件擔驚受怕,根本就不敢引人注目。隻有讓自己顯得渺小、庸俗,甚至猥瑣,才不會引發他人,尤其是曹操的懷疑。這才是劉備的真實目的。
曹操哈哈一笑,覺得劉備的眼光實在太差了,說:“袁公路不過是塚中孤骨,早晚被我滅掉,他算得了什麼英雄?”說完,目光灼灼,直視著劉備。
劉備隻能繼續往下說。既然曹操不吃這一套,劉備隻能正兒八經說出他心目中的英雄了:“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現虎踞冀州,兵多將廣,謀士如雲,他可以算是英雄了吧?”從實力對比來看,袁紹強於曹操。但是曹操絲毫沒有把袁紹放在眼裏,說:“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算不上英雄。”
劉備隻能再舉劉表、孫策、劉璋等人,但曹操既然連最厲害的袁紹都否定了,怎麼還可能看得上這些更加庸碌無能的人呢?
劉備實在沒辦法了,隻能說:“我實在不知道誰是英雄了?”
曹操半是惱怒,半是激動,用手指了指劉備和自己,說出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從曹操自詡為英雄而深感滿足亦可佐證他此時並無僭越稱帝之心)
劉備頓時嚇壞了,心念電轉,自己再怎麼低調掩飾,還是被曹操當做了“英雄”,顯見曹操必已察知了血沼密謀,今天繞了這麼大一圈,終於要揭開底牌了。手一抖,一雙筷子瞬間就掉到了地上!
無巧不巧,正在此時,天雷轟鳴,霹靂電閃。
曹操見劉備一臉慌張,疑心大起,冷言問道:“玄德這是怎麼了?”
劉備警醒過來,立即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一震之威,竟至於此。我自幼懼怕雷聲,隻恨無處可避。”
劉備自從受了孔融刺激後,戎馬之餘,經常翻閱《論語》等先賢典籍,關鍵時刻終於派上了立場。可見,多讀書還是有用的,關鍵時候就成了救命符。劉備說的這句“聖人雲”,出自《論語·鄉黨》,意為“遇見迅雷大風,一定要改變神色,以示對上天的敬畏”,用在此刻的情形中,倒也十分妥帖。
曹操本人熟讀詩書,他對劉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沒怎麼讀過書,也不怎麼喜歡讀書”的慣性認知中(十八路聯軍討伐董卓時),而現在劉備出口成章,毫不生澀,引用孔子的話完全應景,可見他說的必是實話。否則,一個沒多少文化的人在這短短一瞬間是不可能如此逼真作偽的。
曹操不再生疑,但對劉備卻看輕了很多,再聯想起他許田射鹿時對自己的唯唯諾諾,更加認定他不過是個無用之人。從此,曹操的劉備的防範心理也減弱了許多。這倒是劉備的意外之喜。
心理感悟:這世上如果有後悔藥,就會少掉太多的精彩。
後悔分化效應在短期內,“有所作為”更令人後悔;從長期來看,“不作為”更令人後悔。
生存性自私一種以維持生命的存在為第一優先目標的信念規條。
自我貶低策略有意讓自己以卑微、無能的形象出現,以減小自己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威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