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法網恢恢,終是疏而不漏(1 / 1)

晟宇他,沒有回來?那他會去了哪裏呢?怡紅樓的老鴇被人帶走了,恰好,尹晟宇也在此時不見蹤影,這隻是一個意外的巧合,還是無意之中被他撞破的陰謀呢?

第一次遇到自己無法掌控的意外之事發生,尹皓宸的心裏,難免有種異樣的感覺,也不知是他想多了還是直覺使然,他總感覺自己仿佛走進了一個別人精心為他設好的圈套一樣。這種被算計了的感覺,很是讓他恐慌。

尹皓宸越想腦袋越疼,索性不去想它了,反正不管怎麼樣,尹晟宇他都是自己的兄弟,擔心那麼多幹嗎呢,走一步算一步吧。

尹皓宸正欲離開皇宮時,宮中卻傳來一道旨意,原來是皇帝要召見他。尹皓宸不知道為什麼父皇會突然召見自己,今天已經經曆了太多讓他難以平靜的事,他希望父皇那裏,不會再傳來讓他意外的消息了。

然而,今天卻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天。

禦書房內,身著一襲明黃色龍袍的中年男子坐在書桌後,正在認真翻閱奏折。他身上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傳來,他的長相也是極為傑出的,五官立體又英俊,像是古希臘的雕塑。雖已人到中年,卻並不顯老。反而,像紅酒一樣,有種經過歲月沉澱出來的,獨特的味道。和尹皓宸相比,他更加成熟;和尹晟宇相比,他更加霸氣。不禁讓人感歎,王者之氣,果然非同一般。

經過通報之後,尹皓宸走了進來,對他父皇行了一個禮:“不知父皇突然召兒臣來此,有何事要安排?”

“皓宸,你可還記得我曾經跟你說過的,二十年前的那場政治風波嗎?”皇帝用拉家常一般的語氣,和他談起多年前的事,隻是仿佛很是疲倦。

尹皓宸稍微想了想,回憶起了以前父皇的確是跟他說過這件事,但他還是不明白,為何今日父皇又舊事重提:“嗯,兒臣記得。當時父皇您初登大寶,九皇叔不服氣,帶頭反對您。加之朝中奸臣當道,朝政也被外戚把持。後來,您為了肅清朝綱,不得不將九皇叔和一些世家大族治罪,才讓國家政事走上了正軌。這麼多年來之所以國泰民安、朝政清明,其實也多虧了那時您整頓朝綱的舉措雷厲風行。不知父皇,怎麼會突然提起此事?”

皇帝現在想到當初的情形,還是止不住會難過。當時,最要好的兄弟因為自己沒能信守諾言而與自己反目,朝中眾臣又欺生。自己一時之間孤立無援,隻好采取了極端的雷霆手段,這才穩定住了政局。

卻沒想到,當年的自己終究是太過年少氣盛,難免被人鑽了空子,利用了去。將九王驅逐出宮,貶為庶人,就是自己被挑撥離間之後,一氣之下做出的決定。還有,就是韓氏一族當年的冤案。韓氏,在世家大族中一向安分守己,不願做出頭鳥,不願得罪他人,一直奉行中庸的家訓,卻沒想到正是因為他們的不表態,才被其他的世家大族給記恨上了。當年,所有的世家大族都在向韓氏一族潑髒水,都把他們自己做下的惡行,刻意栽贓在韓氏一族的身上。這才使得年少的皇帝震怒,將韓氏的所有男丁盡數發配邊疆、充軍流放,女子皆貶為娼妓。

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韓氏一族的男丁們不僅沒有心懷怨恨,反而以德報怨,依舊對皇帝忠心耿耿,更是在邊關以鮮血和生命守護著這王朝的百姓們。直到多年後,皇帝無意間翻閱到當年的卷宗,察覺到其中有異,這才想起了要為他們平反。今天,皇帝急匆匆地召尹皓宸前來,也正是因為此事。

皇帝想到自己曾經犯下的錯,竟然害了自己最親近的弟弟和那麼多無辜的人,很是悔不當初:“當年,是我誤信了賊人的挑撥離間,才讓你九皇叔和韓氏一門都白白蒙受了這麼多年的冤屈。”

尹皓宸也沒想到當年的事,在背後竟然還有蹊蹺,看到自己的父皇這麼悔恨,連忙寬慰道:“父皇,事情已經過去了,多想無益。我們現在也可以對他們進行補償啊,不如,我們先找到九皇叔,為九皇叔和韓氏一族正名。再找出當年那些挑撥離間、蓄意陷害的小人,對他們施以重罰,以示父皇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讓他們知道天理昭昭,法網恢恢,終是疏而不漏。”

------題外話------

今天天氣特別好,晴空萬裏,好天氣好心情,更新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