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買的是硬臥車票,兩個下鋪一個中鋪,在一個隔斷之內,方便他照顧爺爺和侄子。
從青河市到申城,火車需要行駛28個小時。楊明還是第一次坐火車,上車之後顯得非常興奮,不停的順著臥鋪側壁的扶梯上上下下,老爺子則坐在走廊窗戶旁邊可以平放下來的折椅上,看著窗外不停移動的山巒村莊,悠然淡泊。
這次爺孫三個一起去上海,既有公事,也有私事,甚至是因為私事的原因,順便處理公事。
楊烈的家庭關係有點複雜,這得從他的“兩個奶奶”說起。
楊烈的大奶奶,也就是大伯楊誌剛的親媽,是在抗戰後期嫁給楊貴勇的,當時楊貴勇在錫縣周圍的某座山頭上坐第三把交椅,人稱“楊三爺”。
楊三爺所在山頭勢力,性質介於地方民團和私人武裝之間,平時不靠打家劫舍、為禍鄉裏度日,而是通過給穿過山區的商旅行人提供安全保護來維持生存。
大奶奶當時年僅十八歲,是光頭軍那邊一位陸軍中將的女兒,因為倭寇打到家鄉,所以從北麵逃難前往南邊投靠父親。當她途徑錫縣時,看到報紙上報到自己父親在率軍參加某次對倭會戰中全軍覆沒,加之倭寇已經切斷了從錫縣向南通往湘省的道路,悲傷惶恐之下,無路可投,便賴在楊三爺的寨子裏頭不走!
當時大當家的見大奶奶相貌端莊,談吐不俗,於是以大奶奶嫁給自己手下好兄弟——二十四歲的楊貴勇為條件,承諾收留大奶奶和她的家人。大奶奶為形勢所迫,加之見楊貴勇年輕俊朗、讀書識字,便同意了這門親事,在上山三天之後,與楊貴勇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婚後一年,大奶奶給楊貴勇生下了大兒子楊誌剛。婚後三年,倭寇投降,大光頭為掩天下悠悠眾口,假模式樣的邀請太祖赴渝共商國是的同時,開始對各地的民團武裝和各種山頭勢力進行收編,這其中甚至包括各地曾經為虎作倀的偽軍!楊三爺所在的山頭勢力也被收編,成為數百萬光頭軍中的一個獨立營。
就在這個時候,從山裏搬到秦陽鎮上的大奶奶忽然發現,她的父親根本就沒有殉國,當時她逃難走到錫縣附近聽到的消息,並不屬實。在那個遍地狼煙、國土淪陷的特殊時期,這種在報紙上誤傳抗倭部隊將領死訊的事情並不少見。大奶奶的父親非但沒有殉國,竟然堅持到了倭寇投降,甚至還升了官,成了數百萬光頭軍中的陸軍上將!
大奶奶欣喜之下,向楊貴勇說明情況,急忙前往江南尋父,順便想替已經是光頭軍中基層連長的楊貴勇討個好差事。然而,這一去,卻成了天人永隔!
在楊貴勇手下兄弟的護送下,大奶奶順利找到了父親。上將父親得知小女兒在逃難途中嫁給了一個土匪時,勃然大怒,覺得女兒這樁未經父母同意的婚事甚辱門風,於是將女兒軟禁起來,同時派人前往錫縣警告楊貴勇,休得再糾纏自己女兒,否則便動用上層力量,讓楊貴勇一家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