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潭邊的夜(1 / 2)

曾夢柔打著手電筒在前麵引路,出村口的時候,負責巡邏的民兵得知她們要去虎跳澗,馬上打電話喊來兩個民兵,讓兩人一前一後護送著大家前往。

從村中走到小水壩的道路並不崎嶇,都是用青石板一階一階平鋪而成,路的兩旁還經常有人修剪伸出來的灌木枝葉。村子周圍二十裏都不可能有大型獸類出沒,至於陌生人,也很難在民兵巡邏下悄悄靠近村子附近。兩個民兵之所以堅持護送這隊由成年女性和孩子們組成的隊伍,主要是防蛇,另外也是在嚴格落實楊烈給民兵連製定的《村民安全保護條例》。

摸黑走了大約二十分鍾後,大家來到了一潭水聲潺潺的堤壩旁邊,兩個民兵一左一右站在遠處,將空間留給了曾夢柔她們。

水壩一麵緊鄰懸崖,一麵通向山澗,一麵用水泥構築的壩子攔水,還有一麵則相對平坦開闊,青石板路就修到了這裏。楊烈在帶領民兵修築這道水壩時,就考慮到了村裏人偶爾來這裏說話散心的可能,因此在青石板與水潭之間的空地上特意擺了一排石椅和石凳。

曾夢柔一聲招呼,三個孩子馬上將來時拿在手中的幹草蒲團往石椅上一放,程安娜、吳曉燕和曾夢柔於是並肩坐在了長長的石椅上麵。馮福蓮、馮福保和楊明三個大小孩子則圍坐在她們兩側的石凳上麵。

大家都坐下來了,誰也沒有開口說話,似乎都在靜靜的享受這份山風伴幽泉的安寧恬淡。就連楊明和馮福保兩個好動的男孩子,也老老實實的坐著,沒有什麼小動作。

曾夢柔隨意的用手攏了攏她耳旁被山風吹得淩亂的頭發,用曾經學過播音主持的甜美嗓音說:“人生真是充滿了變幻和莫測啊,當初我考上大學前往首都時,絕對不會想到五年之後,我會在一所偏僻的小山村裏當老師,而且還會越來越喜歡這種安靜平淡的生活。”

馮福蓮作為青澀少女,自從進了山村,就將美麗溫柔的曾老師當成了自己學習和模仿的人,她並不知道曾夢柔的過去,於是好奇的問:“曾老師,給我們講一講你當初是怎麼來村裏的唄,我特想聽!”

楊明也不知道曾夢柔的那段悲慘經曆,但他天生聰慧,隱隱覺得馮福蓮的這個請求不合適,於是馬上阻攔說:“蓮姐,你可不要為難姑姑,有的秘密不是小孩子可以知道的。”

“哼,你和福保才是小孩子,我不是!”馮福蓮馬上反駁,從她對楊明說話的語氣可以看出來,她來了山楊村之後的地位不錯,至少她對楊明說話的語氣是大姐姐教訓小弟弟的口吻。

馮福保見楊明被馮福蓮說成小孩子,不服氣,馬上給楊明幫腔說:“咱們三個都是晚輩,在曾老師和客人麵前,都是孩子!”

曾夢柔出語製止了三個孩子的爭執,她說:“其實,不僅僅是你們幾個好奇我來村裏的原因,咱村許多大人和孩子們也都好奇。大家平時從不在背後議論我,也沒有人當著我的麵問,是因為爺爺和烈子專門交待過的,怕刺激到我和我媽媽。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裏有這樣一句話,讓我覺得非常有哲理——當一個人可以當著別人的麵去回憶和講述自己曾經遭受的苦難挫折時,就說明已經釋然和放下,也就有了再次上路的自信和勇氣。我今天帶大家來這裏的路上,心裏就有了把那一段痛苦記憶傾述出來的衝動。安娜姐、曉燕姐,就麻煩你們跟著孩子們當一回聽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