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即將到來的這場大洪水,楊烈自然不是在製造駭人聽聞的謠言,更不是有意冒充神棍,以此博取眾人的眼球。他這次回來,很大的原因就是想提前做點什麼。
楊烈不介意在別人的眼中多出一份神秘的色彩,哪怕是背後被人當成神棍,隻要能為家鄉實實在在的做一些事情,他就覺得心安理得。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楊烈今天請孫國寧吃飯的時候,才特意叫上了覃大鵬、李家才和民兵連的骨幹。他就是要讓覃大鵬和民兵們說出一些足以讓別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樣也就省去了他的口舌。因為,自己吹自己牛逼,永遠沒有別人吹你牛逼的效果好。
楊有德說完抓捕白保川的經過,坐下來閉口不言,看上去不像是故意賣弄。
孫國寧沉吟片刻,轉頭對楊烈說:“如果可能發生大洪水,你應該去找主抓防災的副縣長反映這個情況,把我們這些人聚在一起,也不能解決問題啊。”
楊烈對此早有考慮,馬上說:“以我現在的身份,還沒有能力影響到縣裏的‘大領導’們做決策,而且抗洪救災的關鍵其實要靠部隊和民眾聯手自救,部隊的事情我更插不上話,所以隻能在民眾自救方麵打點主意。你是咱們縣的武裝部長,全縣的民兵雖然比不上部隊的戰鬥力,但在普通民眾當中卻是最有紀律和戰鬥力的準軍事化群體。如果能讓全縣的民兵提前訓練和準備起來,大洪水來臨時,可以發揮的作用就一定比現在要強很多。”
孫國寧仔細斟酌楊烈的這番話,作為一名縣常委,雖然他平時不怎麼發言,不代表他不會當官。如果楊烈說的這事真的發生,提前做過準備和沒有準備,結果絕對不一樣。能夠“料敵先機”,從來都是一名指揮員做夢都想擁有的本領,若是按照楊烈的提醒把全縣民兵提前進行集訓,做好抗洪救災的準備,等到洪水退去,估計他收獲的政績、官聲和名望,足夠將他送到更高的一個平台。
就算孫國寧為人正直,不喜歡摻和地方官場上那些蠅營狗苟,但不代表他就沒有上進之心。麵對忽然擺在麵前的大機會,孫國寧隻用一分鍾就做出了決定。
孫國寧問楊烈:“關於大洪水,你認為發生的可能有幾成?”
“九成以上!”
“如果召集全縣民兵進行針對性的防災訓練,你有什麼計劃或者說推動此事的抓手?”
“我打算請程老先生馬上給秦陽鎮進行投資建廠,並且將廠址選在秦陽鎮境內靠近青河的邊上。在國外資金進來的同時,投資方提出治理靠近廠區附近青河河堤的要求,並且將這個條件作為資金落地的捆綁要求。夏局長今天正好在這裏,請問縣裏會不會同意投資方關於治理青河河道的這個小小要求?”
夏局長馬上滿臉笑容的回答:“這是好事情啊,肯定馬上答應!如果每一個進來投資的外商都提這種類似的要求,倒是能把咱們縣裏的環境給弄好。”
楊烈於是接著說:“等縣裏答應了投資方的這個要求,任務肯定要落在秦陽鎮頭上,鎮裏就可以大張旗鼓的召集本鄉民兵進行攻堅。然後,鄉武裝部以人力不足為由,向縣武裝部申請援助,這樣事情不就來到了孫部長你這裏?到時候,隻要你大筆一揮,全縣上萬民兵開赴青河,怎麼練都是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