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基層的小幹部而言,理論功底深厚與否,對其仕途的發展影響並不明顯。但到了一定級別和層次的幹部,如果沒有理論功底作為基礎和支撐,再想往上走那就是千難萬難了。
楊烈摸清了鄭伯行的心思之後,就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向鄭伯行提議把正在研究的課題分解成幾個部分,比如楊烈本人依然專心的搞他的有關農村經濟科學持續發展的課題,申城那邊可以圍繞城市發展、環境影響等方麵搞平行課題,省委組織部這邊可以組織精幹力量專門搞有關黨建和人才使用方麵的科學發展課題研究。
楊烈的這個建議,得到了鄭伯行的首肯。說白了,楊烈的建議就是大家都把科學發展當成一個裝菜的籃子,楊烈專心去做農村經濟這道大菜,其他人則去做自己擅長的菜肴,等到上桌的時候,就成了一桌子有關科學發展的“全席”。
別人不清楚這桌“全席”的政治收益,楊烈心裏卻是明亮的跟鏡子似的。再過幾年,有關科學發展的內容,可是會被寫進黨章裏麵,成為全黨八千萬黨員幹部的圭臬!
楊烈現在提前搞這方麵的理論研究,那叫領會上級指示精神深刻,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沒人敢說他是在搞政治投機,更沒有人敢說他是在諂媚上級。
誰要敢這麼說楊烈,誰就是不講政治!
從鄭伯行的辦公室裏麵出來,毫無意外的,楊烈看見了班主任寧逸。
“晚上我請你吃飯!”寧逸說這話的時候,完全不是商量的口氣。
“去哪裏吃啊?”楊烈有種轉頭就跑的衝動。
“去我家!你別想多了,我妹妹回來了,她很會做菜,你現在陪我去菜場買菜吧。”寧逸不由分說的就往前走,楊烈一肚子疑惑的跟著。
到了菜場買菜時,楊烈才發現寧逸完全就是個外行,對於菜的價格,如何挑選,以及各種菜買多少,那是一竅不通!楊烈心想幸好做菜的不是寧逸,不然晚上吃飯他有可能被毒死。
楊烈對於買菜做飯雖然不如吳曉燕和劉筠這兩位賢惠女人那麼精通,但也比寧逸強上一大截,在他包攬了砍價、挑選、搬運等多重任務的情況下,兩人滿載而歸,總算在吃晚飯之前就趕回了寧逸所住的小區。
楊烈的兩隻手上都提著菜,寧逸在前麵熟練的打開小區樓梯的防盜鐵門,然後摁了電梯,直接將兩人送到了十五樓。
到了自家房門口時,寧逸沒有用鑰匙開門,而是摁響了門鈴。沒過多久,就聽到裏麵隱約的傳出一個女聲。“來啦!”
裏麵開門的人很謹慎,特意打開了貓眼,在確認了門外是寧逸之後,才從裏麵打開了防盜門。楊烈提著菜,站在寧逸的側後方,從貓眼的視角看的不太清楚。
門從裏麵打開,寧逸進屋彎腰給楊烈取拖鞋,楊烈朝著屋裏瞅了一眼,然後就像是被施了定身術一樣,大睜著眼睛,就那麼一動不動的看著屋裏開門的女子。
這是一張在楊烈的夢境中出現過千百回的臉龐。
黑而濃的眉毛,微微有些狹長的眼睛,小巧高挺的鼻梁,同樣小巧的嘴唇,橢圓型的臉盤,白裏透紅的膚色。在楊烈曾經陷入極度昏迷的那段日子裏,就是這張臉龐的主人陪著他走過了人生最後的十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