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兄弟之間,理應扶持(1 / 2)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秦陽鎮的樹是楊烈和李家才等一群甘願付出的人辛勤栽種下來的,如今還未見到豐收的果實,李家才便被調往別處,楊烈也從秦陽鎮去了騏鹿鎮。

換做是別人,恐怕很難想得下去。

但是楊烈慨然接受了縣委的安排,愉快的去騏鹿鎮上任了。當他以騏鹿鎮黨委書記和鎮長的身份再次回到秦陽鎮黨委會議室時,就有了新的身份和意義。

楊烈這次來跟秦陽鎮的各位常委碰頭,主要是談兩個鎮融合發展的問題。

楊烈對眾人說道:“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站在縣裏領導的高度看待秦陽鎮和騏鹿鎮,就像一個家長看他養的兩個兒子。秦陽鎮先開始長大,現在有了出息,騏鹿鎮還沒成年,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當家長的自然會想到讓老大幫著照顧老二,不可能坐視老大蓋別墅,買豪車,卻讓老二吃窩頭,啃鹹菜。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肯定是啊!段書記這個大家長絕對的公平,不然怎麼會直接把老大家的搖錢樹給挪到老二家院子裏頭呢!”一名常委麵帶抱怨說道。他把楊烈比喻成了秦陽鎮的搖錢樹,這個比喻其實很貼切。

“我是龍嶺村的人,家就在咱們秦陽鎮,所以肯定不會因為去了騏鹿鎮就不顧家了。但是,我又是黨的幹部,上級黨委希望我能帶著騏鹿鎮的百姓發家致富奔小康,我如果不盡心盡力的做事,就違背了黨性和原則。”

“我這幾天一直都在琢磨怎麼把騏鹿鎮的經濟給搞上去,想來想去,都覺得兩個鎮互補互融才是唯一的方法和出路!說實話,我真有能力給騏鹿鎮也招到五十個億的投資,但是,以騏鹿鎮現在這個基礎條件,五十個億根本就用不掉!但是,如果秦陽鎮把一些產業和項目轉移到騏鹿鎮,然後吸收更多的投資進來,避免兩個鎮重複建設,行業同質化的惡性競爭,效果是不是要好一些呢?”

林興華對楊烈的分析很認可,他補充說道:“騏鹿鎮的土地麵積比秦陽鎮要多,人口也比秦陽鎮多,楊書記真要是替騏鹿鎮引回來大量的投資,然後采取跟隨戰略,咱們搞什麼,騏鹿鎮就跟著搞什麼的話,到最後兩家打的不可開交,不僅影響發展,而且影響全縣經濟發展一盤棋的大局!”

“楊書記,道理我們都明白,也非常理解您的難處,您就說說怎麼融合吧,我們一定全力支持你的設想。”

“我的設想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克隆複製,主要是針對綠色高新技術農業和山區經濟作物的開發利用這個方麵。騏鹿鎮可以將秦陽鎮現在的模式完全複製過去,先讓廣大農民見到一定的實惠,才能帶動大家共同發展的積極性。”

“第二步是行業細分,把一些占地廣,見效快的項目分流到騏鹿鎮,把技術含量高,市場遠景廣闊但需要長期投資的項目留在秦陽鎮。比如,原本計劃在秦陽鎮修建的影視城,就可以投到騏鹿鎮那邊,而原創電子遊戲和動漫基地就要抓緊上馬,爭取早點拿到項目,把人才和技術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