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專利製度
“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普及,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這是製憲代表們一致通過的一條款項。聯邦政府用專利製度保護了發明人的權益,同時也保護和激發了整個社會的創造熱情。這就是他們需要的獎勵,找對了方向,所有人的積極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發。在此期間,美國湧現出了無數出色的發明家和企業家,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它日後走進千家萬戶,開創了一個時代;福特發明了流水線,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塞繆爾·施萊特引進的紡織機拉開了美國早期工業革命的序幕。
6、政府監管經濟,限製了托拉斯的發展
自從1894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之後,美國的經濟一直保持著持續高速的發展。在這樣的時期做總統,或許應該是一件爽快輕鬆的事情。但西奧多·羅斯福卻從上任的第二年開始,實施了一係列政府監管經濟的措施,尤其限製了托拉斯的發展趨勢,打擊了托拉斯。這一舉措使得市場的平等再次出現,特別是在美國,自由的選擇以及平等的機會,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哪怕犧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證機會的平等。所以羅斯福的這一項措施深得人心。
二、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原因
一個年輕的國家、未被開墾的土地、大量來自各地的移民及帶來的新技術,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並不能夠確保這個國家繁榮穩定和健康發展,他還需要不斷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並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
1、為了國家統一而進行的南北戰爭
1861年4月到1865年4月期間美國南方和美國北方之間戰爭。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盡管美國內戰的代價是沉重的,但從長遠看,內戰的結果是奴隸製的廢除,聯邦政府的統一和強化,從而開創了美國政治和經濟的巨變,使美國以最短的時間在世界曆史上占居了完全不同的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後期,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整個歐洲都在進行經濟競爭和軍備競賽,都在爭奪殖民地和建立聯盟體係,民族主義情緒日趨激化。而遠在美洲大陸的美國卻置身事外。伴隨著戰爭的爆發和持續,巨大的戰爭消耗,使歐洲各國實力大損。而美國的金融業、工業一直向協約國賒賣軍用物資,發戰爭財。而當戰爭雙方兩敗俱傷時,1917年4月,美國宣布對德開戰。讓膠著的戰爭迅速陷入一邊倒狀態,優勢一下子從同盟國轉向協約國。1918年11月,德國在協約國的反攻壓力下,被迫簽約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奠定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地位。
3、麵對經濟大蕭條及采取的措施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市突然暴跌,瞬間消失的300多億美元財富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此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隨之美國有800多個銀行破產,14萬家企業倒閉,四分之一的人失業,伴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1933年3月4日,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上任,他崇尚國家監管經濟的運行模式,向社會主義國家學習經濟的宏觀調控,接受了凱恩斯的國家幹預經濟的學說。首先宣布美元大幅貶值,為國家的宏觀調控獲得資金。然後宣布國家監管和支持有能力的銀行恢複運行,重整和恢複國家金融體係。宣布以工代賑,興建了一大批的工程,包括遍布全國的高速公路和機場水利設施,打下了強國的物質基礎,提供了就業機會。提出藍鷹計劃,支持工會的合法地位,緩和了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挽救了國家的民主,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條件。對外通過支援給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物資和武器,拉動了國內製造業的發展,通過援助的附加條件獲得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係列措施迅速緩和了國內矛盾,提高了國家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