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栆徽? 支出稅(1 / 2)

有一則關於稅收的外國幽默這樣說道:傑克問約翰:“經濟學家是什麼樣的人?”約翰答道:“經濟學家就是挖空心思設計一些稀奇古怪的稅來掏空我們錢包的人。”

所有幽默都有其誇張的一麵,但這則幽默至少說對了一半,那就是西方經濟學家並沒有吃閑飯,他們一直在努力研究完善稅製的辦法,其中當然也包括開征新稅種的建議。隻不過其出發點絕不是掏空納稅人的錢包,而是使稅製更具公平與效率。

納稅人對經濟學家的“煩”,從反麵證明了西方經濟學界稅製理論研究的“活躍”,由此經常冒出一些新稅種的構想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這些稅種還隻是政策建議,其中大多數注定會胎死腹中,即便個別有可能被執政黨青睞,也需要通過漫長複雜的議會立法辯論及相應程序,方有可能正式出台。

支出稅就是這麼一種從西方經濟學家活躍的大腦中迸出的稅。顧名思義,支出稅是針對納稅人特定支出額課征的一類稅。這裏所說的特定支出包括生產、分配、投資以及消費的支出額。就支出稅來說,一般僅指消費支出稅。消費支出課稅是以個人或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全部消費支出作為課稅對象的。它醞釀於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英國的馬歇爾、美國的費雪等著名經濟學家最早提出,時任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的歐文·費雪和他的兄弟赫勃特·費雪在他們開拓性的專著《建設性的所得稅》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並就向個人消費支出征稅設計了基本的構架。1955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尼克拉·卡爾多出版了《支出稅》一書,為這個稅的完善奠定了理論基礎。按照卡爾多的建議,印度和斯裏蘭卡(原錫蘭)分別在1957年和1959年引入了個人支出稅,但實施不久就都放棄了。1976年斯裏蘭卡又重新引入該稅,但在第二年又再次放棄。這兩個國家都把這種稅作為個人所得稅的補充而加以推行。

盡管這個稅隻在兩個發展中國家實施了很短時間就宣告失敗,但它並沒有因此而被人們遺忘。相反,20世紀70年代以後,它始終受到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的經濟學家和政府的持續關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美國掀起了一場從所得稅向消費稅轉軌的稅製改革研究熱潮。經濟學家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所得稅製已對投資和資本形成產生了阻礙作用,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等嚴重問題。為消除所得稅製對於資本形成的扭曲,一些美國經濟學家提出應將課稅基礎從所得轉向消費。支出稅的研究在美國經濟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這種興趣越出了學術圈子,進入了政治領域。作為一種具體的政策建議,美國哈佛研究所的經濟學家羅伯特·霍爾和歐文·拉布什提出了實行“統一稅”的設想,並由參議員阿梅以正式的立法建議提出。這種稅除了對個人和企業征收相同的單一稅率這一顯著特征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它實際上是一種複合的支出稅。由於“統一稅”采用單一稅率,無法體現累進課稅的縱向公平原則,因而受到部分經濟學家的批評。作為一種改進方案,經濟學家佐德羅和麥克盧爾把統一稅改造成一個具有累進稅率結構的支出稅。這個稅由美國參議員薩姆·納恩和皮特·多梅尼西以“儲蓄無限寬免稅”為名,於1995年作為正式的立法建議提出。“統一稅”和“儲蓄無限寬免稅”具有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以消費支出為基礎的稅種,是支出稅的不同形態。

這裏有必要再深入介紹支出稅的具體構架。如前所述,支出稅是西方經濟學家針對所得稅特別是個人所得稅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改進設想。他們認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個人的全部所得,而不論這種所得是否支用。若對個人所得稅不用於消費而用於儲蓄的部分也作為征稅對象,則不利於鼓勵儲蓄,由於儲蓄是投資的來源,因此也不利於投資。如果把個人所得稅改為個人消費支出稅則有利於抑製消費,鼓勵儲蓄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