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療服務市場中非市場化機製分析(1 / 3)

醫療服務市場中非市場化機製分析

經濟生活

作者:王卓

【摘要】 新醫改已曆時四年,然而醫療服務市場中“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本文從經濟學視角對醫療服務市場進行分析,從市場流動性較弱及價格信號失真兩方麵論述了醫療服務非市場化機製,針對分析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醫療服務市場 供給短缺 要素流動 市場機製

一、引言

新醫改自2009年開始以來已經曆經四年,改革力度在逐年加大,我國財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四年的累積投入達到22427億元。目前已實施的醫改主要有兩方麵的政策,第一是對相關藥品調價政策,目的是控製過快上漲的藥品費用,第二是推行試點對公立醫院進行改革。前一階段這兩個政策的著力點在於破除“以藥養醫”機製、降低患者就醫費用。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患者就醫費用在增加,醫藥費用、檢查費等費用仍然維持在高位,各地醫院不時發生的暴力事件也反映醫患關係依然緊張。看病就醫,依然是群眾生活中的一個難題。

對於目前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的狀況,有一種觀點認為是醫療服務市場過度商品化導致的,表現為財政投入少、公立醫院趨利性明顯、政府沒有承擔起應承擔的責任等。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衛生醫療服務的投入,隻要投入增加,看病貴的問題就能解決。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增加政府投入的方向是正確的,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醫藥市場的問題嗎?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的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如何理順醫療服務市場?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著重分析了醫療服務市場中非市場化的機製。

二、醫療服務市場問題及非市場化機製分析

我國推行市場化改革後,雖然很多領域的價格機製仍然不暢,但是價格反映市場信息的作用已經顯現出來,醫療領域也不例外。醫療資源高價格集合了醫療服務市場上的信息,反映了市場狀況。高價反映的就是資源稀缺,從供需關係上看,是因為相對於民眾的醫療資源需求而言,醫療資源的供給相對較少,其價格就升高了。進一步講,醫療資源的需求是具有剛性特點的,需求量不會因為價格引起較大變化,並且需求比較穩定。那麼導致高價的力量就是供給因素,也就是因為醫療資源供給不足而導致該資源的非均衡高價。

目前醫療服務市場需求多供給少,市場力量會引起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但是漲價趨勢並不會一直持續,醫療領域的非均衡的高價,必定會吸引更多要素進入該領域,行業內部的競爭加劇,生產效率就會提高,從而醫療服務的供給就會增加。供給增加,其價格就會下降,最終價格逐漸趨於均衡。目前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的非均衡高價是存在的,為什麼沒有吸引更多要素進入?原因在於要素流通渠道是阻塞的,要素流動不暢,就達不到有效配置,生產效率不高,從而最終形成了供給總體不足的狀況,從醫療服務質量的角度來看更是如此。為什麼要素流通渠道是阻塞的?本文認為原因在於,我國醫療服務市場中存在非市場化機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市場流動性較弱和相關價格信號失真。

1、醫療服務市場的流動性較弱

(1)醫療服務市場存在對社會資本準入壁壘。在國際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社會資本在醫療服務市場中的作用。Mary Foley在分析和預測2020年公私合作的醫療保健係統時指出:我們在為2020年設計有效率的醫療保健係統時,必須使公立醫院醫療資源和社會資本辦醫資源充分競爭,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需要和日益增加的慢性病疾病負擔。

近年來民營醫院發展迅速,其占醫院總量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17.2%提升到2011年的38.4%。目前國家政策是鼓勵社會辦醫的,沒有對社會資本的歧視,但實際中,社會資本要進入醫療領域依然要麵對進入壁壘。雖然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到非盈利醫療機構或專科醫院領域,但對盈利性醫院的準入依然存在政策限製。審批時,民營資本在辦理經營許可證時,政府衛生行政機構都對其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審查。與此相反,政府在新建醫院時,管理機構都會一路敞開綠燈。另外,我國對醫療機構實行等級管理,醫療機構的設立還是要服從政府的區域醫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