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三隻雞”(2 / 2)

隨著經濟狀況的逐年好轉,加上黑白電視機日漸落伍,村民們買回來的都是帶顏色的了,我們看在眼裏,心裏卻是酸溜溜的,有一股很不好受的滋味。說實在話,家裏並不是沒有買彩電的錢,而是要留著準備用來蓋新樓房。不過我們夫妻倆日夜都在盤算,等建新房的錢夠了,接著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彩電。也許是天遂人願,2005年國家宣布農業稅不交了,種地還有錢補助,當時我聽了還嚇了一大跳,心想哪兒有這樣的好事美事,千百年來的習慣說改就改了?天經地義的義務說不要承擔就不要承擔了?父母也搖著頭說不可能,一定是聽錯了。當一切都證實是真的時,一家人一連幾夜都沒有睡著,母親還向天朝地燒了三炷香,拜了六拜,磕了九個響頭。妻子更是欣喜異常,笑眯眯地把計算器按了一遍又一遍,好像送彩電的人就在路上,還信誓旦旦趾高氣揚地放出風去:“我們家的彩電,過了年、最遲端午節就可以到家了!”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2006年春節前我和妻子就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地把29寸大彩電抬回了家,比預期的時間提前了不少。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簡單,孩子讀書又不要錢了,看病還可以報銷。這數額正好可以補買彩電資金上的缺口。我們把這彩電取名為“睡覺機”,這有兩種含義,一是“稅”“睡”、“教”“覺”諧音,意為是用農業稅、孩子的教育費買的;二是有了這彩電,氣順、心定,也更風光更有麵子,晚上睡起覺來安穩、踏實、香甜。記者卻更好笑,在文章中還把它叫做“誰要雞?”,意思是誰要什麼,這隻雞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

兒子看見大彩電,哈哈大笑一番之後,雄赳赳氣昂昂,一點也不講理地在那裏高叫著:“從今天開始,這個彩電歸我了!”我瞪了他一眼。幸虧這小兔崽子的反應比狗還快,要不然,我的巴掌就“擼”過去了,便宜不了他。不過轉眼一想,家裏有了三台電視機,可是,看電視的矛盾還是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呀?如果不是擔心兒子今後上高中、讀大學的費用,我非再買一台不可,這樣家庭不就和諧了、圓滿了嗎?海寬地闊地聯想,我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三隻雞”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其實,在全國各地、每一個家庭、每個人身上不是都發生過或正在發生著這樣的事嗎?這也太普遍、太平常了吧。可是縣報的記者還是要費筆墨把這件事寫出來。悄悄說句讓您見笑的話,記者那兩下子,水平還不如我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