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有錢人嗎?”“想!”這樣的問答太簡單了,這樣的目標太籠統了,用另一個詞來講,就是不清晰。
“你想成為有錢人嗎?”“想,我想通過運用什麼方法製定什麼計劃采取什麼行動來最終成為有錢人!”這樣的問答就比上麵的清楚多了。
因為清楚,所以成功。清楚的目標,容易帶來清楚的行動。而清楚的行動,不僅因為目標而充滿目的性,還能減小奮鬥途中的痛苦。
有科學家進行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參加實驗的誌願者們分成兩組,在兩個運動場內不停地跑步,直到累得跑不下去為止。
實驗結果是,甲組的誌願者普遍比乙組誌願者跑的時間長、裏程多。
難道是因為甲組誌願者的體能普遍比乙組的高嗎?當然不是,因為這都是隨機分組的,那是為什麼呢?原來,問題出在運動場上。乙組所在的運動場跟一般的運動場沒有什麼兩樣,環形的跑道,中間是綠色的草坪,僅此而已。而甲組所在的運動場卻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樹有一個牌子,上寫:我還能再堅持到下一個牌子。
很明顯,令甲組成績遠遠高於乙組的“罪魁禍首”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牌子。它們為甲組誌願者們提供了跑下去的動力,換句話說,在他們奔跑的過程中,時時刻刻往身邊一掃,都能看到牌子上的標語,上麵的話成了他們奔跑過程中的目標。那些小牌子每隔一小段距離就被樹立在運動場上一個,相當於把漫無邊際的長跑分割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目標,讓誌願者們在累得氣喘籲籲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產生這種想法:也許我還能再跑到下一個牌子那裏,這成了非常清晰的目標。而乙組就不同了,他們在非常累的時候普遍產生這種心理:跑道是圓的,科學家又沒說哪裏是終點,這樣跑下去什麼時候到頭啊!於是,他們累了,就停下來了。
其實這並不單純是一個實驗,它所揭示出來的東西用在財富的積累上非常恰當。財富的積累就像不停地長跑,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我們就很容易懈怠甚至停滯,因為沒有目標,那麼動力就會變得渙散。
林老板的大酒樓剛開張,張貼啟示招收店小二。
這天下午,來了一個和林老板年齡相仿的人應聘。林老板呆呆地望著這個應聘者好久,忽然大叫一聲:“哎呀!你不是阿毛嗎!”那個人此時也認出了林老板,滿臉羨慕又稍微有點害羞地說:“華子,幾年不見,都成老板了!”
林老板小名華子,不過現在整個大酒樓中恐怕除了麵前的阿毛沒有人知道他叫華子。
林老板說:“奇怪啊,十年前你我平分了挖到的銀子,怎麼現在……”
阿毛歎口氣,也不由和林老板一起回想起當年:
阿毛和華子從小玩到大,忽然有一天,華子說:“如果有一天我有了錢,就開間大酒樓!阿毛,你呢?”阿毛嗬嗬一笑,說:“這個我還真沒想過。”
就在阿毛和華子說完那番話的第二天,二人早早地來到樹林裏挖陷阱準備逮一些野味,挖著挖著,竟挖出兩錠銀子來!二人合計著既然不知道是誰埋的,那兩人分了也就不算偷,本來就是他們無意中挖出來的,況且,閃著白光的銀子實在太誘人了。於是,二人一人一錠,陷阱也不挖了,樂嗬嗬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