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即使是1美元也要去賺(1 / 1)

“即使是1美元也要賺。”這就是猶太人的掙錢之道,如今已經演化成一條商界普遍流行的黃金法則。

猶太商人心懷大誌,對前程充滿信心。在“即使是1美元也要賺”的觀念支配下,猶太人對於“積少成多,以小搏大”的戰略了解得很透徹,而且應用自如。賺1美元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是想通過無數個1美元的積累最終實現抱負,這也是猶太商人堅忍不拔的意誌和紮紮實實、埋頭苦幹精神的具體體現。

商場上誰都想賺錢,而且都想賺大錢,於是許多人對於小錢就滿不在乎。

有兩個年輕人,一個來自耶路撒冷,另一個來自英國。他們都懷著賺錢成功的願望,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華爾街,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

一天,當他們走在街上時,看到有一枚硬幣躺在地上,英國青年毫無顧忌地直接走了過去;耶路撒冷青年想:讓錢白白地從身邊溜走,是多麼遺憾哪!於是,他彎下腰激動地將它撿起來。

英國青年白了耶路撒冷青年一眼,心想:連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

後來,兩個人又同時進了一家公司,公司規模不大,工作時間很長,勞動量也很大,而工資卻很低。麵對此種情況,英國青年幹了一段時間後就不屑一顧地走了,而耶路撒冷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三年後,兩人又在華爾街上偶然相遇。這時的耶路撒冷青年已經有了房子、車子和自己的公司,而英國青年卻還在繼續尋找著工作。

英國青年想起當年耶路撒冷青年撿起一枚硬幣的情景,愣了:怎麼那麼沒出息的人竟然如此快地發了財呢?

麵對他的困惑,耶路撒冷青年這樣說:“因為我不會像你那樣紳士般地從一枚硬幣上走過去,我會看重每一分錢。而你連一枚硬幣都不屑於要,又怎麼會發財呢?”

英國青年當然並不是不在乎錢,隻是他的眼睛隻盯著那些大錢,誌向隻在那些既輕鬆又拿高薪的工作。所以他對小錢從來不在乎,導致他理想中的巨大財富永遠也得不到。

中國古代有句話說:“集土成山,風雨興焉;集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財富也是一個一個硬幣的累積。積少成多,先有小錢才會有大錢。一個商人隻有明白這樣的道理,才會得到明天的大錢,否則隻有天天守望著今天的小錢過日子。

在二戰後的經濟大蕭條時期,旅館業也異常蕭條,但希爾頓卻在同行的嘲笑聲中買下幾座大旅館。

不久,美國經濟複蘇,希爾頓的旅館為他掙了大錢,因為他的旅館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當時由於在得克薩斯州發現了石油,人們蜂擁而至,撲向石油開采業。唯獨希爾頓獨占當地的飯店業,少有競爭而又財源滾滾。

剛開始,被買下的旅館喧囂嘈雜,擁擠不堪。一天,勤於思考的希爾頓輾轉反側:要是客人來了沒有房間怎麼辦?怎樣才能解決床位緊張的問題?多一個床位便多一份利潤啊!

想著想著他睡著了,醒來之後,他突然靈機一動,“櫃台太長,可以拆掉一半,餐廳裏也可以加放20張床鋪。”

營業結束後,餐廳裏隻剩下希爾頓一個人,他仍仔細察看旅店的每一個角落。第二天,希爾頓將木匠找來,把餐廳隔成了許多間能夠容納一張床鋪和一張桌子的小房間。然後,他又把大廳的櫃台截去一半,剩下的空間做成一個賣香煙、報紙的攤位,他還把大廳的一角騰出來,開了一個小小的雜貨店。當時,人們不太講究裝飾,願意將就過夜的人多的是。結果幾周以後,旅店就因為這幾項措施而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人們常說“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任何財富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就算你有身價千萬,如果不會精打細算,隨意揮霍,也終究會有一天人還在,財已空。

在如今這個崇尚高消費、崇尚物質的時代,對於那些想成為有錢人的理財者,往往看不慣他們手中有錢,卻攥的很緊,他們把這些“摳門”的富人比喻成葛朗台,對他們有不屑一顧的輕視。於是他會自己想象,等自己成為有錢人後,一定不會這樣,一定給自己、給身邊的人樹立一個“大方”的形象,出手闊綽,一擲千金,這樣才是有錢人應該有的“牛氣”。殊不知,在有錢人看來,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理財成功,也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因為他的錢都會被他的“豪爽”吞噬殆盡了。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有一些人口袋裏錢不多的理財者們,在心理上被人瞧不起,於是就故意表現花錢闊綽,出手大方,顯示自己理財有方。其實,真正的有錢人從來不會看重這些表麵,而是在人們麵前吝嗇不堪,買東西總是討價還價,如同一位在菜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對於每一分錢都會據理力爭,也許有時候他們在別人麵前的確顯得很掉價,丟了麵子,但是他們留下了財富。所以,不管你現在已經小有所成,還是不名一文,不管你手中的資本有多少,要想理財成功,要想成為有錢人,首先要學會節儉,因為節儉才是成為有錢人最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