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但是,也經常聽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後麵出自《老子》的這句話,意思是說,事情是經常轉化的,禍與福關係非常好,經常相依相伴,而不是各走各路。通俗點說,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成,在幸福的時候,要有承受禍患的準備,在罹禍的時候,也不代表以後就不能夠幸福。
但是,我們一般是怎麼做的呢?高興的時候恨不得興奮得一蹦五尺高,傷心的時候恨不得哭成脫水蔬菜。尤其是在遇到第二種情況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就承受不住。
絕望,一個讓人絕望的字眼。
很多人自殺都是因為絕望。但是,這裏的絕望隻能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自殺者自己認為絕望了,可能他所經曆的事情讓他覺得自己已經無路可走,於是,他自殺了。
可是,他為什麼在自殺前不問問別人,到底是不是像他想的那樣,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什麼都不問就忙著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是對人生的不虔誠。
虔誠的人生觀,就是始終把苦難甚至是近似於絕望的情況納入到自己的意識當中。人生沒有一帆風順,而或許正因為如此,讓很多最後創業成功的人回味起之前的乘風破浪,還是那樣的饒有韻味,還是那樣的熱血沸騰。
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隻有真正的心死。在死了的心看來,很多本來有轉機的事情都變成毫無轉機,很多並不是很嚴重的情況變得相當嚴重。
車到山前必有路,即便再不幸偏偏遇到了一個懸崖,那滿可以掉轉車頭往回走,尋找別的路,而在這種情況下,把車開下懸崖就不明智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太專注於某件事情本身,特別是讓你不爽的事情,事情跟事情都是連著的,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事情就是路過的村莊,你不必長時間呆在那個村子,因為前麵還有村子在等著你。
被稱為“香港股神”的曹仁超,也曾遇到過事業的低穀。
在他剛剛結完婚,並且有了孩子的時候,偏偏趕上了這樣的事情:被炒魷魚,自己的工作丟了;手上沒有錢,隻有十萬股和記黃埔的股票,當時跌到了一股一塊錢,但是和記黃埔可能第二天就會倒閉,這意味著手上的股票會一錢不值,那十萬元錢很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全部蒸發,自己變得一無所有。
所以那時候的曹仁超,不再是之前通過5000元港幣發家最後發跡的曹仁超了,也不再是結婚時大把花錢的曹仁超了,他馬上就要變成一文不名的曹仁超了。這是何等大的落差!
即便是這種急劇下跌的落差感他還能承受得住,但是,他又考慮到了其他的現實問題——以後怎麼生存?
曹仁超這樣說:“沒了錢之後,自己可以做什麼呢?我發覺原來自己連做看更的資格都沒有的,因為我近視,我又不懂得開車,所以我也沒有資格做的士司機的,我去做建築工人,原來自己也沒有能力的,所以發覺原來自己是一無用處,除了懂股票之外,什麼都不懂的……”
當時的曹仁超想到這裏,真的很想一死了之。他曾經長時間地在皇後碼頭走來走去,他極具痛苦感的矛盾心情快要把他整個人給吞掉。他真的想過縱身躍進茫茫的大海,死個幹淨。
但是,最後他沒有這麼做。他想到了他的親人,他的母親妻兒——如果他死了,他們怎麼辦?
再絕望的事情也總會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