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選擇的結量——寫在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公司改革重組一年後(1 / 2)

去年7月,由於中國鐵建的一項改革舉措,把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公司的全體員工推上了改革的風口浪尖,推上了現實生活的交叉點,推上了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人人都要麵對選擇,人人都要被選擇,人人都要接受選擇。幾分彷徨、幾分惆悵、幾分失落、幾分悲壯。《別拿穩定隻當政治口號》,我曾以一篇短文表述了當時的各種心境,以及對於做好改革過程中穩定工作的期待。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一切超出了人們當初的預期:無論是物理上的走近,還是心理上的貼近,或者是文化的靠近,都會由此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促進人們思想意識中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

從太原市西礦街往西,有一條名字很古怪、交通不暢幾十年的窊流路。每每經過這裏,常常堵車,少則幾分鍾,多則幾個小時,由於不堵車的時候很少,所以人們也不在這裏空耗時光,或者繞行,或者盡量取消行程。於是,這片區域幾乎變成被城市遺忘的角落。在這個角落裏,還有一座小雜院,零亂、陳舊、狹小、擁擠,就像鬧市中的棚戶區、堆放雜物的集散地,由於交通不便,這裏更是無人問津。

改革重組後的電氣化公司機關,搬出了他們親手建起的電化大廈,找到了這片被城市遺忘的角落,安放心靈,安放文化,安放新的希望。

空間的變幻是如此神奇而偉大,因為它的主人的到來,一切又變得文明、有序、明亮,狹小的辦公場所,釋放出更多的文化元素,拓展著人們的視野,開放出無限的想象空間。

就在它的主人入住這座小院一年多之後,我和我的同事們繞道環城高速公路,來到這個與集團公司機關很近又很遠的小院。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董事長、總經理程慶海,黨委書記李保國,總經濟師傅豔萍等在家的幾位領導,還有一班年輕的部門領導及機關工作人員,全部著正裝掛胸牌,每個人都履行著幾個人的工作職責,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每個人都精神抖擻,一張張寫滿笑意的臉龐,很容易讀出人氣,讀出信心,讀出前景,讀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一切完全超出了我們想象的空間。

變革過程中,總是有很多考題難以定奪,很多現象似是而非,很多得失難以取舍,很多事物非驢非馬。

在思想的多元中,選擇淡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山重水複思緒萬千。變革伴隨著陣痛,目的是為了新生,所以,人們總是在歡呼變革、頌揚變革、投身變革。變革是勝利者的節日。當歡度“送水節”的人們擠在一座大橋,因為聽信某個人關於“橋塌了”的謠言,於是456人喪命,700多人被傷痛折磨。處於變革中,特別是處於“被變革”中的人們,情感是脆弱的,思想是變幻的,行為是從眾的,整個群體應對複雜局麵的“免疫力”都降到了最低水平。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公司的員工不但具有超強的“免疫力”,而且還有超強的內力和張力,在“被變革”中,沒有聽信傳言,沒有隨風漂流,沒有惶惑不安,而是選擇了秩序,選擇了文明,選擇了淡定。消除了思想障礙,行為就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