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嚴守規則減少違章——兼談如何看待作風整頓(1 / 2)

當兵之前做夢都想開車,可是直到今天還沒有掌握這門21世紀熱門手藝。在我的親戚朋友圈裏還是有很多會開車的人,而且水平都不差。我對他們能夠熟練使用代步工具十分羨慕,同時也為他們有時收到罰單而心存不快。

當好一名司機不容易。獲得開車的資格就很難,考一個駕照,先看教材,理論考試合格後上車學習,再經過“樁考”、“內路考”、“外路考”,任何一關沒有過,都要交錢補考,經過如此嚴格的考核拿到一本駕照並沒有萬事大吉,每年還有年檢,看你一年來有沒有違章記錄,扣分超過12分,就被扣留駕照,一切從頭開始;如果違章性質嚴重,甚至連重新學習考駕照的資格都會失去。於是,有人為了減少自己的違章記錄,有時自己交了罰款,卻借那些平時不開車的人的駕照扣分,將自己的過錯記在別人身上,努力規避“停牌”風險。

嚴格的駕照年檢,是對司機進行強製性作風整頓,對於引導司機嚴守交通規則、減少違章記錄、培養良好作風、建設文明安全的生活環境、降低事故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作風在於培養,企業文化在於建設。必要的作風整頓,也是引導一個人、一家企業不斷改進作風,不斷修正問題、消除惰性、校準方向,將優秀行為變成一種自律、一種習慣的有效手段。這種優秀習慣一旦形成,就可以在沒有“交通警察”、沒有“電子眼”的情況下,也能夠嚴格自控絕不違規“闖紅燈”。

偉人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於青年,一貫的有益於革命,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嗬!”如果我們將嚴守規則的人認為是具有優秀行為習慣的人,是幹好工作行善事,也無不可。那麼,要讓每個人都能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遵章守紀不越規範,也是“最難最難的”。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關鍵是有的人“謹慎地開始”還可以,“不怠慢地終結”卻很難做到,往往總是在迎接勝利的時候,卻讓自己陷入“窘迫之患”。很多大江大河都過去了,卻在陰溝裏撐翻了船,就是因為經曆一番頑強拚搏、艱苦奮鬥之後,思想疲憊、精神懈怠、意誌衰退導致的後果。一個項目剛開始還能夠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抓得很細很具體,考核也很嚴密很嚴格,越往後,隨著各種客觀因素聚集,各種矛盾累加,工期吃緊,壓力增大,管理窮於應付,顧此失彼,不出問題是僥幸,暴露問題是必然;一項工程主體施工都能夠嚴格按規範標準按設計要求,而附屬工程施工隨意性就要大得多,所以,很多質量問題都出在收尾配套上,出在附屬工程上,出在細小的環節上。

無論問題發生在什麼時空條件下,歸根到底,還是作風問題。整頓作風對於保持個人、項目、企業以及政黨的先進性,都是十分必要的。最近,筆者和幾位同事到武漢北編組站、天興洲大橋采訪,途經中鐵大橋局人去房空的營地,十二局集團天興洲大橋指揮部安質部長柴紅太突然驚奇地發現:“‘業主永遠沒有錯,我們永遠有不足’,原來真有這句話,就出自這裏。”寫在工地宣傳欄裏的口號,在陽光照射下雖已失去往日的光澤,但它的權威性依然不容置疑,它刻在承包商心目中的烙印是揮之不去的。我們很難改變客觀條件,我們無法左右外部環境,設計變更、圖紙滯後、群眾阻工、地質變化、工期提前……我們都必須主動麵對,主動應對,主動到位,才能贏得現場管理的主動權。我們不能總是抱怨在你不經意間有人偷拍你的違章;行駛在寬闊的大道上,本可加大油門,卻被限速50公裏,讓你欲快不敢,欲慢不忍。其實,隻要時刻將規則牢記心間,隻要處處看清路標,即使是在緊急情況下,也不要慌不擇路,也不要突破似乎不合理的限速,那麼,挨罰扣分還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