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天然基層細胞,人類美好的生活在這裏實現,人類勝利的力量在這裏滋長,兒童在這裏生活著、成長著,——這是人生的主要快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這段精彩論述,道出了家庭環境及教育的重要性。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偉大的教育家福澤諭吉更是明確指出,“家風不好而想使子女心靈、道德美好;教養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潑,猶如投身汙泥而望其一塵不染,不事耕耘卻望芽成長一樣,簡直是一種奢望。”可見,子女教育問題是每個家庭必須麵對而又極為重要的人生課題。
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切實體會到父母教育方式給孩子成長帶來的深刻影響,家庭教育的成敗給家人帶來的幸福或不幸。出於職業的敏感,逐步對家庭教育問題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和極大的關注。為此,購買了大量的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寫下了26本6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並將自己的體悟投諸報刊,先後有數十篇分別發表在《中華家教》、《家教博覽》、《遼寧師專學報》、《朝陽教育》等報刊上。收入本書的80篇,不敢說是“十年磨一劍”,但若稱為“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倒是恰當的。此書包含著自己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有教育專家的新睿思想,有翔實充分的理論數據;有典型生動的事例,有發人深省的警示;有發自肺腑的勸勉,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有從事心理輔導的感觸,有反複揣摩後產生的思想火花……在文筆上力求達到既可係統掌握,又可遇到具體問題而急用“現”學的效用;既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又可作為青年一代婚戀孕育的教科書……效果如何,讓實踐來檢驗,等讀者來評說了。
早在100多年前,馬克思就指出:“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隻有對法律的精通才能成為法官,隻有對教義透徹了解才能成為傳教士。同樣,隻有深刻把握教育規律才能有資格成為家長,而現在絕大多數年輕父母對教育一無所知,卻承擔著塑造靈魂的任務,這不正如一個法盲去做法官,一個文盲去做傳教士一樣滑稽可笑嗎!
大家知道,養牛養雞養魚養花都要經專門訓練,而“對於養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無準備,事後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價值不及一隻豬,一隻羊,這種情形,在我國到處都可以看見,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改變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惋惜的這種狀況,改變年輕朋友的“孕”、“教”無知狀態,使更多的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般規律,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在充滿和煦的家庭教育陽光下茁壯成長,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在寫作方法上,我沒有像一些專業書籍那樣追求縝密的邏輯關係,而是盡可能地滿足各個階層年輕父母的需求,追求表述的凝練雋永雅致細膩,盡量使文章通俗易懂而又富於詩意。因為“人文關懷與表達的詩意有著內在的關聯。詩意,絕不是無病呻吟,更不是矯情自飾、撒嬌賣俏,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心靈的率真表達,是人情完整的自在與自明。”
衷心祝福年輕朋友婚姻美滿幸福,祝願每個家庭充滿溫馨,願天下每一個子女都優秀。
國元令
§§第一章 婚戀孕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