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高,起於粒土;
東海之闊,源於涓流。
生活的細節,築就人格的高山;
日常的瑣事,決定事業的成敗。
要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讓孩子屹立於天地,父母就必須讓孩子學會關注生活細節,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周濤在回憶童年生活時說,奶奶一直對她要求很嚴厲,諸如說話要有禮貌,吃飯不能吧嗒嘴,坐立行走要有規矩等等。雖然兒時對奶奶的要求不甚理解,但到成年後卻深感獲益匪淺,對於她的主持事業也大有助益。這些看似與原則無關的瑣碎事情和生活細節,都屬於個人修養的範疇,其內核是傳統文化中的“禮”,是人的第二身份,也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國內有位張姓青年去英國留學,借住在當地一位姓坎貝爾的老年夫婦家裏。當地人崇尚文化,都以家中收住留學生為榮,所以,老人待他像親生兒女,隻是象征性地收幾英鎊房租,每天回到“家”裏,可口的飯菜都早已準備好,每隔四五天,坎貝爾太太就會“逼”著他換衣服,然後把換下的衣服洗淨熨好……
可是沒多久,小張就感到坎貝爾先生的態度有些轉冷,眼神有些異樣。原來小張每晚回到家裏,都是不自覺地使勁關門,劈劈啪啪地走路,大聲咳嗽,使患有失眠症的坎貝爾夫人無法入睡,甚至徹夜無眠。坎貝爾先生既想給小張以善意的提醒,又擔心傷害他的自尊。躊躇再三,才委婉地講出了已經憋在心裏很久的話。這很使小張出乎意料:“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類似的這些問題,我自己也根本沒有注意過這些‘細節’。”
不久,坎貝爾先生又找到小張,問他在小便時是不是不掀開馬桶墊子?小張承認偶爾在“緊急”情況下偷懶,才那麼做的,並認為是小事一樁。而坎貝爾先生則認為,把尿液濺到墊子上,既不衛生,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對女人的不尊重!並語重心長地對小張說“替別人著想,顧及和尊重別人,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修養。而人的修養往往是體現在這些小事上的。孩子,考取學位和謀得一個好職位固然重要,但與人相處時良好的習慣和修養同樣重要。如果說學位、職位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的話,那麼,習慣和修養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們同樣會以此去判斷一個人。”
聽了老人的話,小張反而以為坎貝爾先生是“多事”,是小題大做,不以為然。考慮良久,決定離開坎貝爾家——既然你們對我看不上眼,就去找一戶寬容的人家居住。第二天小張全然不顧坎貝爾夫婦極力挽留,去另尋住所。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一連走了五六戶人家,他們竟然都是以同樣的問話接待他:“聽說你小便時不掀開馬桶墊子?”那口氣、那神情,讓小張意識到這在他們那裏任何人看來都是件不可思議的、很嚴重的事情。麵對這樣的問話,小張隻好滿麵羞慚地返身逃走。至此,他才真正明白坎貝爾先生說的“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這句話。意識到,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即使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學生,也是一個淺陋的、缺乏“修養”的人,這在當地是極不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