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是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因船上有一個寬大的帆而得名。我們知道,帆船不像輪船、汽艇,它本身是沒有動力的,但是帆船航行時速度相當快,甚至穿越大洋也不成問題。僅僅依靠看似構造簡單的船帆,帆船就可以“乘風破浪”嗎?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人類長期在與大風大浪的搏鬥中發現,風能把船掀翻,而順風航行,不用劃槳也能前進。同時,人們還進一步發現,風推動船的力量與船體的受風麵積有關。經過無數次的摸索實驗,我們祖先開始利用風力行船。
最早的帆是用一根或兩根木棍撐起一塊獸皮或織物。這是船舶動力從人力到風力的一個飛躍。初期的帆不能動,隻能依靠順風,風不順就隻好落帆劃槳,或進避風港。但落帆劃槳很費力,總進避風港也不是辦法。於是人們把帆改造得可以轉動角度,這就使“死帆”變成了“活帆”,這樣帆船就可以得心應手地被應用了。在熱帶海洋地區,赤道附近熾熱的陽光使暖空氣上升,進入高空大氣層。亞熱帶冷空氣下沉,下沉的空氣又流向海麵,代替了上升的空氣,這種大規模的氣流運動形成了信風,遠航的帆船就是依靠這種穩定的、可預測的信風為動力,乘著風穿越大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