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社會越發達,人卻越來越寂寞(1 / 1)

這是一個高速的社會,當你心事重重,渴望找一個人談談的時候,一個人很快就來了,坐飛機來的,隻花了幾個小時就來了,但你發現你們並沒有談什麼。當然,談是談了,可是,他談他的,你——你開始也試著談談你的,可是後來,你放棄了。

於是,你們的談話成了兩條七歪八扭的曲線,就那麼淒涼地、乏力地延伸下去。你敷衍著,笑著,假裝作很投機的樣子。但是,你心裏渴望他離去,讓你靜下來,靜下來啃齧屬於你自己的寂寞。

“倒不如自己悶著的好!”這是你的結論。你希望別人來分擔你的心事,可別人是不了解你的,你們隻是在網上剛認識幾天而已。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已經成了一個快捷化的資訊社會,交通日益便利發達,一日之間就可以到達大江南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日益方便,電話、電腦等工具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實現溝通,可就在這樣一個高效快捷的社會裏,我們的寂寞感卻越來越重。遊走在各個網站之間,發現網名叫著“寂寞某某”“寂寞某某”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個社會怎麼了?

在我們的兒童少年時期,我們曾經享受過一些閉塞的快樂。曾幾何時,我們迫不及待地跑到學校,隻為了在上課之前跟小夥伴們,大侃特侃昨天晚上的電視節目,即使上課鈴已經響起,我們還在為彼此的看法爭論不止。

曾幾何時,我們總是匆匆忙忙吃完飯守在電視機前,生怕錯過劇中的哪怕一個情節,那種焦急恐怕是一輩子也難以忘記的吧!

曾幾何時,我們對借到的一本暢銷書愛不釋手,興奮地躺在被窩裏一遍又一遍地看。

曾幾何時,我們隻能用書信來聯係彼此。我們用各種各樣的筆來描述自己的悲歡和喜樂,把所有想說的話都精心地寫在信紙上,然後小心翼翼地寄出去,在期待和忐忑中期待遠方的回音,那種興奮的企盼和渴望是多麼得美好。

曾幾何時,我們在寒冷的冬天裏排著好長好長的隊,隻為買兩張電影票,和心愛的她在一起共度一段美好的時光……

社會發展到近日,不便捷的大多都被淘汰了。現在,隻要打開電腦,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電影和電視,看自己喜歡看的書,甚至世界各地的新聞和消息都可以盡收眼底。我們再也不必為看一本書而到處向別人借,再也不必為一部電視劇去等待明天播放的下一集,我們可以想看幾集就看幾集,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甚至可以暫停、倒退、重複……我們再也不用排著長長的隊隻為等待兩張電影票。

同時,我們聯係他人的方式也多了許多,在手機上輕鬆地撥出一個號碼,就可以和好友隨意地閑侃。網絡聊天室、QQ、MSN、E-mail等便捷的聊天工具更是極大地縮短了世界的距離。我們不但可以輕鬆聯係到自己的朋友,還能結識許許多多的陌生人,看千奇百怪的事。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找到我們想要的一切信息。

可是慢慢地,過去的我們死去了,繼而又衍生出一個新的我們。這個全新的自己在遇到現實中的朋友的時候,會變得結巴,變得語無倫次,變得手足無措,變得沉默。我們隻有在自己那個小小的網絡世界裏才有自信,才有成就感,才有話要說。隻有那裏才能讓我們感到慰藉,而現實卻隻能讓我們感到越發的陌生。我們就這樣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裏自得其樂,卻從不敢走出,因為害怕寂寞會纏遺自己的全身,令自己窒息。

我們可以跟大洋彼岸的人海闊天空地聊天,卻跟隔壁的鄰居形同陌路;我們可以交上上百個網友,可是身邊卻找不到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當這些尷尬的矛盾擺在麵前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忍不住這樣問自己:我孤獨嗎?寂寞嗎?我快樂嗎?

不,我們不快樂。因為寂寞從未遠離,隻是我們不敢麵對。為什麼生活變好了,我們卻越寂寞了呢?

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拿現代社會來說,整個社會已經有能力為其中的每一個個體提供彼此遠離的條件,人與人之間的內心依存度變得越來越低,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識編織一個隻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你可以把自己的體驗更深地藏起來,而不會受到他人的觸及與關切。你可以把自己置身於繁華與熱鬧之中,可以拿出自己的另一麵與他人分享。

現代社會為其個體提供了相當寬鬆的獨立存在空間,同時也拉開了人與人之間最深層的距離,隔靴搔癢似的溝通,一方麵可以對個體內心的寂寞體驗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麵我們心中的寂寞卻在其中發酵、變異,於是寂寞成了我們心中最大的傷痛。

資訊時代,世界的距離縮短了,可是人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大,所以我們更加寂寞了。

在這個熱鬧的世界,很多人選擇了封閉自己;社會發達了,我們卻寂寞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