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在獨處中找到快樂(1 / 1)

史塔德也說:“獨處時間是人生最神聖的一刻。”在喧囂的塵世中,在茫茫的人海裏,我們一不小心就被淹沒了。我們成了一個沒有聲音、弱小而微不足道的個體。別人聽不到我們,就連我們自己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而隻有在人生獨處的那個時刻,排除了外界的種種幹擾,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感受到我們個人的意誌、思想、體驗,乃至心髒的跳動,內心的痛苦,心中的渴望。獨處是一種資產,需要我們自己來捍衛。

獨處時,我們能獲得安寧和平靜,安寧與平靜能夠讓我們有所發現,平靜才能像鏡子一樣反照萬物,在獨處,我們能反省自己。我們要珍惜獨處帶來的那份寧靜。在喧鬧與繁雜社會中,我們迷失了自己,獨處讓我們有了從繁忙中解脫出來的小憩,有了聆聽自己心靈的機會。

把握獨處,了卻了繁雜,拋棄了清規戒律,自覺或不自覺地尋覓一個安靜的所在,獨得一份輕鬆自在。心不被物欲所役,身不被世俗所驅,讓人格升華,讓情感淨化,讓心田潤澤,何等的清爽。

對於一個有“自我”的人來說,一個人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有時候免不了有些寂寞,但寂寞卻是另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的時候,我們從一切紛繁複雜中抽身出來,找到了自我,也就可以麵對自己的靈魂。

和別人在一起閑聊時,從古說到今,引經據典,但是,這隻能說是閑聊和討論;隻有自己自由地翱翔於古往今來的曆史傑作中,你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出去旅行,遊山玩水,那隻能說是旅遊;隻有自己獨自麵對廣闊的大海和巍峨的群山之時,才能真正地擁抱大自然,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所以,對精神生活非常重視的盧梭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最不感到厭煩的事情就是獨處,我最忍受不了的事情就是閑聊。”

很多人享受到獨處的快樂,靜靜地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把不開心的事情全部甩到腦後,這個時候你會覺得有種愜意與暢快。這時,你的心不為形所設,身也不為世事所驅,這種我與萬物競自由的超脫狀態,會讓心靈在這種忘我的超然境界中得以升華。世態炎涼、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愛恨情仇、聚散離合……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寧靜中變得遙遠而又陌生,唯有一顆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心。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寂寞也未嚐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無論我們怎麼避免孤單一個人,但對於很多人獨處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些人享受到了獨處的好處。

獨處,沒有人打擾,沒有人幹涉,獨享這份寧靜,把一切繁忙瑣事全都拋撒,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卸去所有的羈絆,不必掩飾,不必約束,不必警惕。獨處時,自己就是自己,或許享受,或許痛楚,總在滋潤著生命。不總是有人感歎那無根的飄零、無由的躁動、誘惑的世俗嗎?擁有獨處,才會給漂泊的心尋到一個詩意的棲居,讓浮躁的心有沉穩的歸宿,把世俗的心滌洗幹淨讓它遠離紅塵。獨處是美麗的,就好像人生漫漫旅途中一座心靈驛站。

獨處是對人生中美好時刻和美好生活的體驗,獨處雖然有些寂寞,但是寂寞中卻有一種充實的感覺。人在寂寞的時候,就是從人和事務中抽出身來,回到隻有自己的境界,然後尋找自己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因為人需要進行自身內在的整合。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自身的內在記憶中的某個合適的位置上。隻有經過這樣一個整合的過程,外來的經驗和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然後自我也就能成了一個既可以獨立又可以生長著的係統。所以,是否有獨處的能力,影響著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自我內心世界,而這進而又會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獨處並非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都可擁有的一種能力。當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會有多種形態,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三種:

第一種狀態是惶恐不安、茫然無頭緒,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心情,一心想逃出獨處的寂寞。

第二種狀態是逐漸習慣自己周身的寂寞,靜下心來,把生活弄得有條有理,利用讀書、寫作、交友或別的事情來驅趕寂寞,度過寂寞難耐的日子。

第三種狀態是把寂寞當做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可以利用創造的契機,引發出人生內在的關於生命、價值、觀念等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獨處對於一些人來說,又似乎很難。在自己的世界裏生活,很快樂,有些淪落在自己的生活裏,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了獨處的本領。懂得品味寂寞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生活的人,讓我們做一個會和自己相處,會調節生活的人吧。獨處中自有樂趣,寂寞中自有愜意,獨處是美麗的,就好像人生漫漫旅途中一座心靈驛站。

§§第四章 單身男女,懂得在寂寞中潔身自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