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在寂寞中也能做到獨善其身(1 / 2)

偉大的詩人歌德曾經告誡人們:“不論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關重要。”自我節製也就是自我約束,這是一種控製能力,尤其控製人們的性格和欲望,人一旦失控,就會變得隨心所欲,結局必將會一敗塗地而不可收拾。中國近代哲學在對人性進行探討時,曾用“趨利避害”來概括人的本性。追求利益和逃避苦難出自人的本能,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天性,關鍵要看一個人後天如何駕馭這種天性。

某跨國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剩下3名應聘者,他們的技術是最一流的,他們的條件不差上下。最後一輪麵試的時候,主考官問他們:“懸崖邊上有一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金子,你們認為車距懸崖多遠才不至於有危險而且還能夠拿到金子?”“兩公尺。”第一個應聘者說。“半公尺。”第二個人很有把握地說。“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最好是愈遠愈好。”第三個應聘者說。結果可想而知是第三個人被錄取了。

3個應聘者的技術是相當的,但為什麼就是第三個人被錄取了呢?因為他是一個懂得自律的人,知道誘惑的危害,也經得住誘惑。他不是因為技術而被選中,而是因為人品被看中,懂得在誘惑麵前自律的人是值得信賴的。

自律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素質,是一種覺悟,是一種自愛,是一種自省。卡皮耶夫曾經說過:“思想和格言可以美化靈魂,正如鮮花可以美化房間一樣。”自律可以完善自我,自律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更豐滿。

自律不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律對自己的要求也極其嚴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自律最重要的是磨礪意誌,貴在持之以恒,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而且要在行動中堅持。

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曆法學家許衡就是一個很懂得自律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嚴於律己,為世人留下了很好的表率。

一年夏天,許衡所在的地區鬧饑荒,許衡和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上天氣酷熱難熬,人們都感到饑渴難耐。這時,有人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棵梨樹,梨樹上掛滿了清甜的梨。於是,大家都搶著爬上樹去摘梨吃,唯獨許衡一人端正坐在樹下不去摘梨。

摘完梨的眾人覺得許衡很奇怪,於是就有人問許衡:“你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這梨樹不是自己的,豈能亂摘別人的呢?”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社會這樣動亂,大家都各自逃命,而且這棵梨樹的主人也不在這裏。更不知道是誰種的,你又何必介意呢?”

許衡說:“梨樹雖然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裏也沒有樹的主人嗎?”眾人很不解地搖著頭看著許衡,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混亂的局勢中,缺少了更多人文的、社會的約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夠約束自己,不因外界的雜亂而影響自己的人,是能夠把握住自己的人。自律的過程是自我改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己。

某天,禪宗六祖慧能來到南海法性寺,正好遇到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正在此時,風吹幡動,有兩位僧人辯論風和幡,一個說是風動,一個則說是幡動,兩人爭執不已,要法師分辨。這時六祖卻說:“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

“心動”其實就是“動心”,不要動心不隻是佛家偈語、僧眾戒律,而且在被物欲充斥裏,在功名利祿、美色等誘惑下能夠保有處子心態而不為所動,是世俗社會難能可貴的品格與節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