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身職場10年的女士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十年的職場生涯,每天上班的早出晚歸,在職場中摸爬滾打,經曆著各種挫折和辛酸,經常回家是身心俱疲,還要遭受種種健康隱憂和疾病的困擾。這讓我對工作充滿了倦怠感,並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毫無意義。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要為那些可憐巴巴的身外之物所驅使,難道自己一生就像一頭蒙著眼睛的驢圍著磨轉嗎?”
很多人這樣抱怨生活:“現在的我,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僅僅剩下兩個字:賺錢。在每個閑暇的空間,我都會突然感到生活的空虛、寂寞和無聊。我的目標是在2010年掙到第一個一百萬。然而,就算實現了又能怎樣。我覺得自己不過是個賺錢機器而已。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粒塵埃,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而出現任何改變。”
對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問題,每個人都會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向自己問起。而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更是有千種萬種。年齡不同、工作不同、地位不同、認識不同,得出的結果也就大不一樣。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作出的解釋也會有所變化。
那麼,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對個體而言,不同的認識會使人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如有人感到了奮鬥力量,有人得到了求索的樂趣,有人發現享受的美好,有人體會到無奈的痛苦,還有人覺得生活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以便排解心中的孤獨寂寞。
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在其小說《你在天堂遇到的五個人》中向人們講述了5種生活意義。小說主角艾迪在年輕時曾是街道有名的肇事分子,“二戰”中當過兵,受過傷,後來在紐約做了出租車司機,最後成為海濱遊樂園的維修工。在他眼中,自己一輩子是白活了,因為幹的活兒都像洗盤子那樣不需要腦子。
83歲時,他為救一個從自由落體遊戲機器上摔下的小女孩丟掉了性命,然後他的靈魂進了天堂。在天堂中,他先後遇到了5個人,從這5個人身上,他獲得了5種生命啟迪。
他在天堂遇到的第一個人,是因他而喪生的人。小的時候,在一次和同伴玩球時,球跑到了路上,他慌忙地跑過去撿球,此時這個人正好駕車經過這裏,為了躲閃拾球的小男孩,車子失控,撞在一棵樹上,當場斃命。艾迪為此感到抱歉,陌生人卻安慰他說:“自己的死卻換來了一位小男孩的存活,生命之間彼此互相成就,沒有一個生命是浪費的。”
天堂中,他遇到的第二個人,是“二戰”時他在菲律賓遇到的一位小隊長。在一次被俘逃走中,有人放火燒了房子,本以為裏麵無人,後來艾迪發現火中有人,於是立刻準備去救,這時他受到槍的掃射,腿部中彈,昏了過去。他一輩子都在詛咒掃射他的那個人。小隊長告訴他,當年開槍射傷他的就是自己。他不願看到艾迪葬身火海,而能阻止他的唯一辦法是射傷他的腿。後來,在為他尋醫的過程中,小隊長踩到了地雷,整個人被炸成了碎片。小隊長要告訴他的是:人往往哀歎、抱怨自己所失去的,卻忽略了那些成全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