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寞中寫作是巴爾紮克生活的主要內容。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我在寂寞中寫作,是為了使自己無暇寂寞。”巴爾紮克在生活中是寂寞的,也正是這樣積極的寂寞給了他生活的意義,給了他力量,讓他擁有了不平凡的一生。
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寂寞,因為寂寞會使人壓抑,會感到生活平淡。但是,大家可以看到,縱觀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們,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是一些內向的人。他們特別欣賞寂寞,樂於寂寞,因為寂寞中才能產生輝煌。
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埋頭創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幾年中,愛因斯坦都是在孤寂中度過的。他在工作中所表現的創造的韌性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他的研究者說,寂寞是他創作的一個特點與個性,他繞開了當時物理學家所研究的熱點,背叛了物理學的傳統觀念,單槍匹馬向人類思維的雷區進發。“對他來說,孤獨寂寞是求之不得的,因為它可以防止走老路。孤獨寂寞,獨立思考,自己向自己提出問題,在自己選定的荒僻小徑上探索,使他得以避開幹擾,這是他的創作的最有代表性的特點。”孤獨寂寞,在這裏,象征著掃除思想上的桎梏與精神上的煙霧,標新立異,獨立超越,是其非凡人格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總是生活在孤獨之中,這種孤獨在青年時代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時卻覺得其味無窮。”1930年,他發表了著名的《我的世界觀》一文,其中寫道:“我實在是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親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係麵前,我總感到一定距離並且需要保持孤獨。”這顆落寞的心靈在宇宙中漂泊流浪,蘊含著對現實世界最大超越的希望,超越現實世界中的紛擾傾軋、平庸枯燥,將自己從名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獲得一個完整而自在的我。“喧囂的人間,對我越發沒有吸引力了。我日複一日發現自己越來越像一個隱士。”
寂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堪忍受的,但對一些偉大人物來說,寂寞卻具有特別的意義,他們把由寂寞帶來的痛苦比作珍珠貝孕育珍珠的過程。他說,當珍珠貝承受著體內巨大的痛苦時,一顆璀璨的珍珠正在形成。這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痛苦,是一種能帶來價值的痛苦,這痛苦是值得的,有意義的。泰戈爾曾寫道:“詩人是在自己的鳥巢和天空之間作孤獨旅行的甜蜜歌手。”
走進寂寞源於對生活中自我的尋找、對夢的追尋。與寂寞同在,能實現一個人的事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