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棄大得,小棄小得(1 / 1)

放棄是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不用之物的處理往往體現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盡其用的概念已經成為多餘。現時,家家都有不少已被更新淘汰但並未完全喪失功能的物品,有些人家舍不得丟棄,日積月累,無用之物越積越多,等到堆放不下了,隻能惋惜地集中扔掉,並在疲勞的同時慨歎著“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有些人隨時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東西,省去了集中處理的精力,平時家中也顯得簡潔明快。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即便過著平凡的日子,也依然會不斷地積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一張名片,都是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無論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還是你的煩惱、憂愁都有很多該棄而未棄或該儲存而未儲存的。人類本身就有喜新厭舊的癖好,都喜歡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學會放棄就無論如何也無法煥然一新的,學會放棄也就成了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在生活中應該學會遺忘不如意的時候,學會放棄生命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心胸自會變得坦然。

比如證券市場,要以平和的心態介入市場,胸襟坦然才能做到旁觀者清。

股市是一個綜合智力的競技場,股票操作的前提是要發現股市中的規律,找到賺錢的方法,但必須學會放棄。故此不必天天滿倉,至少要像農民那樣根據不同的季節調整自己的狀態,選擇賺錢的方法。股市中存在賺錢的方法,但又沒有必贏或必輸的方法,賺錢的方法使用有障礙時就必須放棄。

目前的市道明白地告訴我們,必須要學會放棄大部分股票:一是短線要找弱市中的牛股,二是尋找超跌的莊股,中線則應“重質不重勢”。

我們很多時候羨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人,其實也該像這鳥兒一樣的,歡呼於枝頭,跳躍於林間,與清風嬉戲,與明月相伴,飲山泉,覓草蟲,無拘無束,無羈無絆。這,才是鳥兒應有的生活,才是人類應有的生活。

然而,這世上終還有一些鳥兒,因為忍受不了饑餓、幹渴、孤獨乃至於“愛情”的誘惑,從而成為籠中鳥,永遠地失去了自由,成為人類的玩物。

與人類相比,鳥兒麵對的誘惑要簡單得多。而人類,卻要麵對來自紅塵之中的種種誘惑。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些誘惑中迷失了自己,從而跌入欲望的深淵,把自己裝入了一個個打造精致的所謂“功名利祿”的金絲籠裏。

這,是鳥兒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然而更為悲哀的是,鳥兒被囚禁於籠中,被人玩弄於股掌之上,仍歡呼雀躍,放聲高歌,甚至於呢喃學語,博人歡心;而人類置身於功名利祿的包圍中,仍自鳴得意,唯我獨尊。這,應該說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悲哀。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的過程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在春風得意,身邊美女如雲時,放棄對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美滿。

古人雲:無欲則剛。這其實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沒有太多的欲望,就會活得更加簡單,更加灑脫,更加自由。

於是,在滾滾紅塵中,懷一顆平和心,擋住各種誘惑;做一件平常事,學會放棄許多;當一個平凡人,簡簡單單生活。

古代傳說中有一種小蟲,每遇一物便取來負於背上,越積越重,又不願放下一些,終於被壓趴在地上。有人可憐它,幫它取下一些重負,它爬起來繼續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負如故。它的目的是越過一堵高牆,卻因氣力不支,墜地而死。

緊閉的窗戶前有一隻蜜蜂,它不斷地振起翅翼向前衝去,撞上玻璃跌落下來,又振翅飛起撞過去……如此反複不斷,直至力竭而死。

人亦如此,較之物類更是固執。人總喜歡給自己加上負荷,輕易不肯放下,自謂為“執著”。執著於名與利,執著於一份痛苦的愛,執著於幻美的夢,執著於空想的追求。數年光華逝去,才嗟歎人生的無為與空虛。我們總是固執得感性,由“我想做什麼”到“我一定要做到什麼”,理想與追求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冥冥之中有人舉著鞭子驅使著我們去追趕,我們又能追得到什麼?要知道,誇父始終也沒能追上太陽的東升西落。

一位美國賓夕法尼亞藝術學校的教授,在不惑之年,竟然嚐試去實現童年夢想,不惜放棄優職高薪,從養獅開始到馴獅、馴虎豹,最終成為美國一代馬戲大師。

在舞台探照燈的輝煌照耀下,他的夢想實現了,事業達到了頂峰。

適當的放棄何嚐不是一種美德。或許有另一扇窗戶開著,蜜蜂調頭就能飛出去。外麵是自由的天,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