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口頭文學直麵人生,在人民群眾現實生活中生存和繁衍,這就是新故事創作的優勢,是區別於其他藝術品種的獨特的地方。
因此,我讚賞書中一些文章,例如王克文《新故事創作特點探析》、梁澄清《故事反芻》、辛景生《論新故事與現代文明》、白隨啟《淺析新故事創作的人民性與時代精神》等等,他們各自從不同角度,都充分肯定了新故事創作的現實性、人民性和時代精神,論述了新故事創作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影響和作用。麵對新時代城鄉改革喜人的形勢,人民日益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新故事創作從題材、體裁、風格和樣式上,都應該堅持親近人民、親近生活的優良特色,發揚反映現實生活內容和體現時代特色的優良風格。
人民需要故事,故事需要人民。隻要新故事始終麵向人民,麵向時代,深深地紮根在人民群眾現實生活土壤之中,就必然會帶來新鮮活潑的生機,具有強大旺盛的生命力。
新故事作為口頭文學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自然是需要不斷探討的重要課題。多角度地從藝術上進行分析,多層次地探討口頭文學的美學價值,無疑會促進新故事創作健康地向前發展。
書中楊春清的學術論文:《新故事作者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故事核”》,在具體剖析新故事作品的基礎上,對新故事的藝術情節和細節,進行了比較精彩生動的論述。魏正乾《故事語言美初探》、吳川淮《論故事的模式感和擴張力》等,對新故事磁場上兩個極的觀察分析;對新故事應該注重語言的通俗美、節奏美、藝術美;對新故事要在題材、人物、手法上出新,而要避免為傳奇而傳奇,追求感官刺激等等看法,我覺得都很有見解,觀點也很新穎,對新故事理論建設是十分有益的。
讀了這些論文得到啟發,我想借此進一步提出一個問題,這就是對新故事的人物塑造,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書中論者從新故事的思想性、現實性、人民性和時代精神上的論述,從情節、故事、語言、技巧上的藝術分析,都自然涉及了人物在故事中的位置,然而缺少專論。我想,作為民間口頭文學的文學性,主要特征在於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人物是故事的核心。我們在聽許多故事時,感受到情節的吸引力,故事的迷惑力,真是出奇道巧,鮮活幽默,怎能不激起聽眾極大的興趣,甚至引起哄堂大笑。但是,往往聽過去也就過去了,容易淡忘。而讓人容易記住的,往往是那些性格突出的人物,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性格存在著、活動著,演出了許多正劇、醜劇和悲喜劇。從古至今,那些能夠流傳於世的故事,都是以描繪人物見長的。文學的功力――口頭文學的功力――新故事的功力,就在於反映和表現各種人物的性格衝突、心理衍變和遭受的不同的命運。
這裏,我是把新故事創作和其他文學創作拉在一起來談的,因為我感到,盡管各種文學樣式不同,各自有各自的藝術特性,然而在塑造人物這一點上具有相通的藝術追求,相通的藝術規律。
作為口頭文學的新故事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因為它走的是通俗化、大眾化的路子,具有雅俗共賞的優勢。但是,現在有些庸俗的、凶殺的、色情的和低級趣味的玩意充斥文化市場,以至某種糊塗的輿論竟把通俗和庸俗混淆,把新故事和低級下流混淆,這不僅是顛倒是非,而且是難以容忍的。書中周竟的文章,就當前出現的這一輿論混亂發出質疑,據理論證,澄清是非,我以為是很必要的。我想,繼續就這一問題進行爭鳴和探討,對新故事理論建設有重要意義。
實質上,通俗和庸俗的差別,是口頭文學美學鑒賞價值的問題。新時代的新故事,在創作上應該有個高的要求、高的水平。新故事作者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提高自己的藝術情操。新故事給予人民大眾的應該是一種真實、健康和新鮮、活潑的審美情趣。
我很高興看到這本新故事理論研究文集的出版,它會對口頭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營養,產生積極的影響和良好的作用。研討新故事創作的藝術規律,建設當代口頭文學的理論體係,不斷提高新故事創作水平,是一項長期的下苦工夫的工作,希望理論研究工作者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我這篇短文,隻是讀了這本書的一些粗淺的感受,自然有門外之嫌,希諒解。
一九八六年三八節於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