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陳寶生的攝影世界――《寫真與塑造》序(2 / 2)

陳寶生對攝影事業的執著,以生命為代價,取得的成就是可貴的。八十年代,他又曾十上馬場,在風沙彌漫的草原上,在馬群鐵蹄從頭頂飛馳而過而又險些踩成肉泥的境況下,他以無畏的氣度,拍攝下為世人所驚歎的馬的係列。你看這幅《奔騰》(國外譯為《躍馬》),那四蹄騰空迅疾奔躍的姿態,全身肌肉緊繃,馬鬃迎風飛揚,馬頭高高昂起,在後景萬馬齊奔的襯托下,顯得雄健而有力度,剛勇而又美豔,令人不由得叫絕!你再看《神州雄風》中那匹前蹄奔跳朝天嘶叫的駿馬,和那匹正在競爭中奔跑的雄馬;你再看這幅《大漠風》中這匹揚著前蹄直衝過來的烈馬,連背景裏的馴馬人也驚詫不已,等等。站在這些馬的形象麵前,使你扼腕感歎,使你覺得馬的造型是寫真的也是意象的,是帶著龍的意味的龍馬精神,是藝術家巧妙地再塑造,給人以豐富的想像,這不也是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象征麼,不也是我們時代精神的縮影麼!

陳寶生是個長於探索和勇於創新的攝影家。綜觀他的藝術攝影作品,具有一種粗獷、浪漫而又質樸的感人風格。他創造性地運用了中國繪畫“散點透視”的方式,也獲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已有黃河係列、馬的係列和黃土風情(以《黃土魂》、《農家樂》等為代表作)等係列作品問世,其中各有出色之作,尤以馬的係列著稱。

從他的眾多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他深深地熱戀著陝北這方熱土,這兒的深溝峁岔和一草一木,這兒的沙漠駱駝和長城內外,這兒的風土人情和塞上風景,都在他心靈上塗上了不可磨滅的色調,都在他身上融化為血肉。他在這片熱土上跋涉,在這片熱土上尋求美。這片熱土塑造了他,他也在塑造著這片熱土。正是這片神奇的土地滋養了他,得力和受益於他,才使他在攝影藝術創作上達到比較高的成就。顯而易見,他生存的這方天地是偏遠狹小的甚而是閉塞的,但是由於他思想開闊,視野寬廣,善於博采各種藝術信息,使他雖身在榆林卻能放眼世界。自然,他的創作領域也受到很大限製,但他卻能從黃河、草原馬和各類題材上,依然能體現出中國特色的攝影藝術來。他潛心創作,發揮了地域題材的優勢,從而使他贏得了海內外攝影界的矚目。這就給我們以啟示:地域的窄小並不等於思維的狹窄,對於一個有出息的藝術家來說,也同樣可以在小小的天地裏開辟出大大的世界來。

陳寶生在國內獲獎很多,在國外獲獎也不少,已毫不遜色地挺立在中國和國際攝壇上。但是,他在榮譽麵前沒有輕飄飄的,而是執拗地麵對陝北,繼續尋求美的瞬間,繼續向攝影高峰衝刺,藝術沒有止境,謙虛是藝術家可貴的品格,他是如此想著也是這樣走著的。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於古都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