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賞《大眾化――戲劇走出“低穀”的必由之路》這篇針砭時弊的論文。盡管論說的依據還不夠充分,但是提出戲劇創作中出現某種脫離人民大眾和玩弄形式的“貴族化”現象,從而提倡戲劇隻有走大眾化之路才能擺脫困境的論點,是值得深思的。的確,戲劇(也包括其他文藝門類)在商品大潮衝擊下,出現了不景氣的狀況,這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擺脫困境,走出低穀,有誌之士已在尋覓人民的審美需求,進行了不少藝術探索和實踐,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收獲,然而任何探索和實踐都必須麵對人民大眾,使老百姓所喜愛,即走大眾化的方向,才是戲劇繁榮的希望。我以為,提出這個論點是重要的。而且頗有建設性,應該引起戲劇界同行們的關注和展開討論。
一個有膽有識的評論家對新鮮事物總抱有一種敏銳感覺,能夠及時發現並能及時做出自己的判斷。從這點出發,我覺得他倆對近些年來湧現的藝術新品種――戲劇小品所表現的關注和熱情,我是讚賞的。這本集子裏《春潮篇》內,竟有五篇是論及戲劇小品的文章。如《蓬勃崛起的藝術品種》、《戲劇小品觀的拓展》、《專題小品的可喜收獲》等。對於這種貼近人民生活的戲劇小品,由考場即興之作而演變為走上舞台的新的藝術品種,是很值得探究和加以評論的。當前對這一戲劇小品或喜劇小品看法不一,或以為不能登大雅之堂,或認為是雕蟲小技,而我卻覺得這一藝術品種會有經久不衰的廣闊發展的前景。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就是我們應該追尋的。為適應市場經濟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戲劇走出低穀,舞台上不僅需要大戲也需要小品,同時還應向小歌劇、輕喜劇、獨幕戲以及廣場戲方麵做些嚐試,何嚐不是一條路子。我是由於他倆熱衷戲劇小品,才引出這點看法,權作參考而已。
作為評論家,他倆像園丁一樣在戲劇藝苑裏耕耘,所作的探索和研究是可喜的。尤其在戲劇處於不景氣的狀況下,這種探索和研究顯得更其必要。如他倆新近發表的《市場經濟衝擊下的劇團生存思考》、《秦腔要在全麵強化改革中造就和塑造自己》等,就是聯係戲劇現狀,頗有見地和具導向價值的篇章。我希望他倆鍥而不舍,更其勤奮,在已有的可觀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廣開思路,使自己的評論向更深更高的層次挺進!
我衷心祝賀《藝域心語》的出版!
一九九四年三八節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