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應該多一點相互的關愛,少一點彼此的仇恨。為什麼會有恨呢?根本的原因是眼界狹窄,關愛自己太多,而關愛別人則太少!

如果我們真誠地關愛他人,他人就會真誠地關愛我們。而且,關愛他人的人必定會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心胸開闊。

吉拉德是美國公認的銷售專家,他獨創的一種有節奏、有頻率的促銷法為商界所稱道,現在已被許多世界500強公司所采用。他在推銷汽車的過程中,總不會忘記細致地問清楚用戶的聯係地址。人尚未出門,“感謝惠顧”的感謝卡片便已經送到了對方手裏。

凡是自己認識的人,吉拉德都將其視為潛在的客戶。他每年都要給他們寄去12封信函,傳送著一個銷售員的一片關愛。每一次均以不同的設計、色彩和形式投遞,信封上從不出現與他的行業相關的名稱,信函裏看不到“請買我的汽車吧”這樣的話。據統計,他每月要寄出1.5萬封這種信函。

在元月份的信函上,出現在客戶麵前的為喜慶氣氛圖案。恭賀新禧”幾個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是“雪佛萊轎車喬伊·吉拉德上”不提買賣之事,也無其他多餘的話。

二月份通過信函向客戶說上一句“請您享受快樂的情人節”濃濃親情,躍然紙上,令人感動。

“祝您聖巴特利庫節快樂!這寫在三月份的信函上,讓愛爾蘭人怦然心動。或許收件人來自波蘭、捷克或別的國家,但這無關緊要,關鍵是吉拉德不忘向他們表示祝願,時刻將他們記掛在心頭。”

接下來的四月、五月、六月……習慣成自然。每當新的一個月開始時,不少客戶往往會對夫人這樣問道:收到吉拉德寄來的信函了嗎?當然,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這樣一來,吉拉德的名字一年當中有12次機會在愉悅的氣氛裏走進成千上萬的家庭。客戶出於感激之情,在打算買汽車時,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吉拉德。即使第二次購車,還是去找他。

吉拉德深知得人心者得市場,懂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次性消費的顧客,而且每一個顧客都是人際關係網中的一千點,都有一個關係群。隻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贏得顧客的心,就一定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有一則感人肺腑的故事,說的是相互關愛的兩兄弟。古代有兩位農夫兄弟,共同耕種一塊土地,糧食豐收後各自分取一半兒。當時,做哥哥的已成婚有子,可弟弟還沒有成家。一天晚上,弟弟在想:哥哥結婚有了孩子,家庭負擔重,他應該多接濟哥哥一些糧食,於是他起身把自己的一些糧食挪到他哥哥的倉庫裏。在同一個晚上哥哥卻在想:我已經有家,現在有媳婦關心我,將來有孩子照顧我,而弟弟還是單身,他應該為今後多存一些糧食。為此,他起床把許多糧食挪到了弟弟的倉庫裏。在第二天早上他們發現,自己的糧食都沒有減少。於是,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們也同樣這樣做了;第三天晚上也是一樣;就在第四天晚上他們卻碰了麵,這時他們才發現他們彼此在對方的心中是多麼的重要,關愛之情是多麼的深沉。

2005年,印度洋海嘯發生後,聯合國人道救援事務負責人、副秘書長揚·埃格蘭在隨後不久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國際社會對海嘯災區的捐款空前踴躍,承諾捐助額不斷上升,總計:政府捐助69.051億美元,民間捐助44.661億美元,大大超過了聯合國在2004年收到的人道援助總額。貧窮的非洲國家向災區表示慰問並援助;富有的瑞典為受災國踴躍捐款,僅民間給海嘯受災國的捐款就已經超過4億瑞典克朗。從國王、首相到企業和私人都積極投入到捐款救助中,媒體更是進行全方位宣傳。與民間的熱情捐助相呼應,瑞典政府也捐助了5.36億瑞典克朗。挪威各界的民間捐款也超過了2億挪威克朗。挪威政府此前已經向災區捐款1億挪威克朗。為什麼世界多數國家、不同民族都伸出關愛之手?其實這是世界上不同膚色的人從心底發出的生命挽起生命的呐喊!愛是人類的本性,關愛他人就是關愛我們自己!

讓我們每人都獻出一份愛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充滿友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