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近夏日的荷塘(1 / 2)

走近夏日的荷塘

散文隨筆

作者:丁尚明

丁尚明 男,山東東阿人,部隊轉業軍官,長期從事新聞報道和文學創作,曾三次榮立三等功。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山東文學》(上、下)、《前衛文學》、《散文選刊》、《華夏散文》、《中國散文家》、《當代散文》、《散文時代》、《中國文學》、《奔流》、《遼河》、《中國鄉土文學》、《金田》等軍內外報刊發表過上百篇文學作品,有的散文作品被多省、市選作高考模擬試題。1997年出版並發行近30萬字的報告文學集《人間正道》,數十篇文學作品被收錄各種圖書文集,係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山東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山東省東營市城市管理局。

城郊,有一片偌大的荷塘。雨後,天地一派氤氳。在這炎炎夏日,那片荷塘應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吧。想必有荷的地方,自會有一份別樣的風雅與情趣。驀然興至,輕輕地,我走近了那片令人心曠神怡的荷塘。

荷塘是一片南北長、東西窄的水域,大約有3公頃的樣子。荷塘的四周則是土壩圍攏,壩上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楊柳和梧桐,壩坡上開遍許多不知名兒的野花。樹兒透出的綠似乎連我的血液也浸綠了,花兒滲出的香似乎連我整個人兒也薰香了。微風拂過,樹影婆娑,荷搖蓮曳。舉目遠眺,滿目翠綠之間,碧波蕩漾之上,綴點一塘蓮花。那白的淡雅而清爽,粉的嫵媚而妖嬈,紅的熱烈而奔放。那溫潤豐盈的荷苞多像懷春的少女,那熱烈怒放的荷花又多像熱戀的姑娘。這滿塘笑靨含羞、腮飛胭脂、亭亭玉立的碧波仙子,看那一個個翹首顧盼的姿態,多像等待她親愛的情郎!

徜徉在林蔭路上,嗅著馥鬱氣息,神清氣爽的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猶如融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氛圍裏一般。隻不過先生行走在北國清華園夜色的荷塘邊,隻不過先生比我有一支生花如椽的妙筆。我行走在雨後黃河尾閭的這片荷塘邊,心依然有著先生同樣的愜意與感悟。

當年,念高中時第一次讀到了先生的《荷塘月色》。從此,那片詩意朦朧的荷塘便勾去了我的魂魄,那片幽深神秘的“夜色”便籠罩了我的身心。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先生的這篇曠世之作我仍背誦如流。我鍾情於《荷塘月色》,曾無數次地幻想著親臨清華園那片荷塘,在荷塘邊走一走看一看,這成了我夢寐以求的夙願和念想!

那年,單位在清華園舉辦了一個培訓班,我終於有幸踏進了這所令莘莘學子豔羨的最高學府。培訓的第一天課餘,我便獨自來到位於清華園西部的荷塘。水木清華,婉兮清揚。哦,我終於目睹了心儀久矣的荷塘,我心願已了!

荷塘並不大,據說是圓明園的一部分。先生已去,荷塘猶在。我躑躅在當年先生“日日走過的荷塘”邊,真是百感交集,感慨萬端。凝眸著想象無數次的清風荷影,我就像遇見了失散幾十載的初戀情人,眼眶裏禁不住奔湧出淚水。荷塘上仍是碧綠的葉子,葉子上拱托著朵朵盛開的蓮花。荷塘邊那株株粗大的垂柳,正迎風招搖著它那纖纖發絲,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男女,背靠垂柳麵向荷塘正專注地臨摹寫生。我腳下的路依舊彎彎曲曲,但已不再是先生當年走過的小煤屑路了。回味著先生的千古文章,耳畔好似傳來婉轉悠揚的回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也許,我身邊的這片荷塘,沒有先生筆下荷塘的靈秀與雅致,但她同樣“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同樣具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態,和她那嬌不勝羞、嫋婷婀娜,“看日看月看霞飛,聽風聽雨聽雲吟”的華美高貴。臨塘頓足,眼前的荷香荷色真的把我驚住了:寬闊的荷葉酷似一把穿行在江南煙雨中的油紙傘,打著皺褶的眉邊,又像少女的飄舞的裙裾。在陽光的照射下,荷葉上那清晰凸起的經絡,又如雄性迸漲的血脈。像巨人臂膀一樣粗壯的荷杆,高高擎起一方天地,那積聚在天地間的一泓碧水,閃爍著耀眼的光華。一陣輕風荷搖,晶瑩剔透的水珠兒瓊花四濺,如銀飛泄。這情景不禁使我記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對於荷,我似乎更崇尚於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