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茶是相知?也是一種別離?
我是越聽越含糊,越含糊就越想聽下去。
再三請求下,他告訴我說:“我沒有欣賞後的沉澱,也沒有激情後的升華,有的隻是自己的一點見解,這便是我的格局。在我的格局中,更感覺茶是一種別離。你看,茶即是色,色相姹紫嫣紅,又空無一物、漆黑一片,是所謂從色中來,又從色中幻滅,不是別離是什麼?而你,雖然寫茶,但其實隻是用優美的文字保持自己幼稚而又淺薄的世俗品味而已。殊不知,寫文章是一件渾然一體的不需要刻意構思的事,隻需要靈感。可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的價值觀扭曲了,天天寫文章,卻忘記了靈感才是寫作之道。”
這裏的“道”,據他自己解釋,就是一種真性情,是水到渠成,是萬發皆自然。
他接著說:“自然者,人之自然,是一個從不知道自己從知道自己的改變,是愛、情、欲、得失、約束等交錯縱橫後的大道至簡。”
老鄉的話讓我真是震驚,讓我看到了自己最近在寫作方麵存在的隱患。於是,我打斷他的話,問他在寫作的道路上該何去何從。
他告訴我:“文章是一種外放,但外放之時更需要內視,“好的文章跟品茗、戀愛一樣,可以帶你神遊,逆流而上可停在水中央;順流而下也可賞花賞月賞秋香……”
沉浸在與老鄉的交流中,一不小心公交坐過好幾站!他得知我經常因為看書而坐過站,竟然沒有因我好學的精神而大加讚揚,反而說看書並非什麼好品質。因為,“優雅源於靈魂,博學在於求知,求道在於感悟。一切皆是自然而然,而這種自然應該從生活中自然地體悟,比如品茗。可是,對茶葉過度包裝,到頭來究竟是心之安放呢還是物質追逐?”
我問他那怎樣才能更好地體悟生活。
他回到:“隻需要認真聽,認真聽,認真聽。內視自己才能感悟生活,才能達到自然。”
這時,我才終於明白他絮絮叨叨這麼多到底說的是什麼了,歸根結底隻是一個詞:自然。
領悟了這一點,關於茶,關於文章評選,關於寫作,甚至關於生活、關於工作,其中的很多問題便有了答案——說白了,就是選擇心之安放還是物質追逐?
既然明了,就不想再多說了。隻想向老鄉道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