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年間,初春時節,由蒙古高原刮來的風沙肆虐京城,於是哈德門外這一條街,到處都是灰塵。
老字號李家鐵匠鋪的掌門李孝,牽著駕轅的騾子正低頭走著,突然有人同他打招呼:“這不是李家大爺嘛!”
李孝一抬頭,見是距自家不遠處開澡堂子的白壽年,立即滿麵堆笑道:“白爺遛彎呢。”
白壽年手上鼓搗著兩個光滑的鐵核桃,指向李孝身後的兩個姑娘:“你這兩個閨女可是給你養的不錯。”
李孝曉得人家這是笑話女兒胖,好性子的嗬嗬一笑:“大春二春,還不過來見過白老爺。”
肥肥胖胖的那個,是他的大女兒,叫大春,更加肥肥胖胖的那個,是他的二女兒,叫二春,兩個姑娘過來朝白壽年行了個蹲兒禮。
白壽年哈哈一笑。
李孝不知他笑的是什麼,十有八九是不懷好意,彼此泛泛之交,李孝也不計較,將話岔開道:“瞧這鬼天氣,都睜不開眼了,白爺這天氣也出來?”
白壽年看著街旁破衣爛衫的一群叫花子道:“想買個侍妾回去使喚,聽說這裏比別處便宜,幾十個大子,還不如一條狗呢。”
最近幾年,旱災水患鬧的,逃難的人一撥接一撥的闖入北京城,多來自山東、河南還有關東,開始是沿街乞討,後來討飯討不到了,唯有賣身活命,街邊都是插著草標賣兒賣女,也有自賣自身的,人多,起了競爭,你要價十兩他要價五兩,最後降到還不如一斤肉錢,隻想將兒女或自身賣出去,找個吃飯的地兒,遂並不計較價錢。
李孝朝白爺拱手道:“那您看著,我還得往果郡王府送豬肉呢。”
白爺瞧了眼騾車,打趣道:“聽說你開了家肉鋪,我以後該叫你鐵匠李呢?還是該叫你豬肉李呢?”
李孝訕訕一笑:“都成啊。”
祖上傳下來的老字號到了這一輩快黃攤子,李孝明白人家這是話裏有話。
白壽年正待再寒磣他幾句,剛好此時有個男人將懷中的孩子往白壽年麵前一推:“老爺,買了我女兒吧,給她一口飯吃。”
那女孩麵黃肌瘦的,大致八九歲的年紀,白壽山厭煩道:“這也忒小了。”
旁邊一個女人喊他:“我不小,老爺買我。”
白壽山看那女人差不多四十多歲的樣子,呸了口:“一臉褶子,買你回去當老娘養嗎,滾!”
又一人過來拉扯他的衣袖:“老爺,我不老不小,剛剛好。”
白壽山一看,是個十八九歲的少年,氣道:“大爺我沒有龍陽癖!”
李孝見狀,忍俊不禁,大春二春兩個姑娘,更是恣肆的開懷大笑。
無端讓別人撿了個笑話,白壽山氣急敗壞,待想離開,突然發現那些叫花子中有個戴氈帽的姑娘,他過去問:“你叫什麼?”
那姑娘蹲在地上,身上穿了件土布棉袍,頭上戴了個氈帽,從頭到腳不新不舊,混在叫花子中未免有些紮眼,況她容色清麗,即使穿男裝也遮掩不了女兒家的身份,是以容易讓人發現,有人過問,她遲疑著,看了看大春和二春……道:“我叫李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