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是一種典型的腔腸動物,它長著許多觸手,海葵的種類不同,這些觸手的數目也不盡相同,但都是6的倍數。當觸手伸展時,形如葵花,因而得名。海葵是一種很美麗的海洋生物。海葵的種類繁多,大多生活在石隙或泥沙中,也有些生在貝殼或蟹螯上。常見的有黃海葵、綠海葵等。腔腸動物有多種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
軟體動物種類繁多但結構一般比較簡單。它們的身體柔軟,左右對稱,一般由頭部、足部、內髒囊、外套膜和貝殼5部分組成,通稱貝類。因種類不同,軟體動物的生態習性也各有不同,軟體動物有遊泳、浮遊、底棲和寄生生活4種生活方式。軟體動物為人們所利用的價值很高。它們有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有的可以做重要的藥材;有的可以做良好的工業原料等。軟體動物能夠在人們的生活中和生產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軟體動物的貝殼由外到內分為三層。外層是角質層,其作用是保護裏麵鈣質免受鑽孔蟲的侵蝕。中層為棱柱層,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內層為珍珠層,是由外套膜包圍的。其貝殼的厚度能不斷增加。
軟體動物生殖細胞均由表皮形成。有的卵子呈自由狀態單個產出,有的產出後靠膠狀物質粘附起來形成卵群,並固定在物體上。受精卵一般在體外孵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小河蚌在媽媽的鰓腔中孵化,而小田螺則是發育完全後被直接生出來。
章魚也叫“蛸”。章魚的頭很大,並且上麵長了8個腕,因此也稱為“八爪魚”。它們多棲息在淺海的沙礫中或礁岩中,由於它長得十分古怪,常被人們作為怪物的代表形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烏賊是烏賊科動物的統稱。它們的身體像一個口袋,眼睛很大,體內有發達的墨囊,遇到敵害時可以放出墨汁逃走,因此也被稱為“墨魚”。烏賊可供食用,鮮食或幹製皆可,它的幹製品也稱做“墨魚幹”。
蝸牛是熱帶和溫帶地區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它們的頭部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後一對觸角的頂端。它們常常在潮濕的地區中棲息,遇到幹燥的環境或冬眠時,就會分泌黏液封住自己的殼口。蝸牛爬行的速度非常緩慢,平時主要以綠色植物為食。
扇貝是一種常見的貝類,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個海域,以熱帶海洋中的種類最為豐富。扇貝的貝殼較大,近於圓形,貝殼表麵常有放射肋,肋上有鱗片或小棘,扇貝的貝殼顏色鮮豔多姿,十分美麗,可以作為裝飾品。
節肢動物的身體結構左右對稱,身體分節,每個分節上都有用於行走的附肢。世界上約有100多萬種節肢動物,是動物界種類最多的一門,其中大部分為昆蟲。可以說世界上每三個動物中間,就有一個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分布很廣,隻要有動物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足跡。它們的身體結構充分適應周圍的環境,因而生命力很強。
節肢動物分為雌性、雄性兩部分,而且雌雄個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有所不同。從幼蟲變成成蟲,會出現不同的形態變化。雄蜂是由沒有受精的卵長大的,這就是奇異的孤雌生殖方式。
節肢動物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們要不斷地蛻皮,以蟬為例,蟬的骨骼為外骨骼,是一種死亡的組織,所以不能隨身體長大而長大,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換掉舊殼,從體內分泌一件更大的新骨骼。舊骨骼從背部裂開,隻比原來大一些的新蟬就鑽出來了,一隻蟬要經過很多次的蛻皮,才能從幼蟲長成成蟲。
節肢動物都是由皮膚直接形成呼吸器官的,水中生活的動物為皮膚向外突起形成書鰓;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則為向內凹陷的書肺。其中蚜蟲和恙蟎根本沒有呼吸器官,它們靠體表呼吸。
蜘蛛是典型的節肢動物,一般有4對足,身體呈圓形或長圓形,分為頭胸部和腹部,中間是把兩部分加結起來的一段很細的腹部。蜘蛛頭部長有須肢,在雄蜘蛛的須肢上還長有一個精囊。它們的肛門尖端突起,能分泌黏液,一遇空氣即可凝結成細蛛絲。在屋簷下或角落裏,蜘蛛常結出一張有黏性的網,以此來捕捉自投羅網的小蟲。
蜈蚣也叫“百足蟲”,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是少棘蜈蚣,它的身體扁長,頭部呈金黃色,長有長觸角和聚眼。身體分為21節,每節都有一對足,其中第一對足叫做“鄂足”,上麵長有毒腺,可以分泌毒液。蜈蚣曬幹後可以做成藥材。
寄居蟹是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節肢動物,大部分寄居在螺殼內,因此起名“寄居蟹”。寄居蟹的軀體由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組成,一般左右不對稱。寄居蟹頭胸部長有頭胸甲,腹部長而柔軟,可以在螺殼中卷曲,寄居蟹有一對螯肢,以小的或死的動物為食,一般在海邊淺水水域活動。
對蝦的體積較大,身體扁平,腹部發達。在中國北方經常成對出售,因此被稱為“對蝦”。對蝦在全世界共有29種,大多棲息在熱帶、亞熱帶的淺海裏,主要以海底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如多毛類、小型甲殼類的軟體動物等,有時也捕食一些小型的浮遊動物。
蝗蟲的體節由頭、胸、腹3部分組成,比蝦和蟹又進化了一步。而且它們各部分體節已不再是相同功能的部分疊加,而是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分管著感覺、運動和生殖,這樣蝗蟲對環境的適應生存能力大大增強了。
棘皮動物以其獨特的形態而得名,以著名的海膽、海參等動物為代表。現存的棘皮動物約有5300種左右,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海洋中,它們或是在海床上固定著,或是漂遊在海底。棘皮動物幼年時身體左右對稱,成年後變成輻射對稱。中胚層產生的骨骼向體表突出形成棘皮。
棘皮動物的骨骼為內骨骼,由一些鈣化的小骨片組成。這些骨片形態各異,或長成關節,如海星、海百合;或像一個水瓶膽長在一起,如海膽;或分布於體壁中,如海參。棘皮動物的小骨片常常突出體表,形成粗糙的棘皮。
棘皮動物的“水管”係統由幾部分組成,主要是位於背麵的篩板、向下的一段直管、儲水庫及五條輻管。輻管末端形成管足。這個複雜的係統,是棘皮動物的重要器官,對它們運動、取食、呼吸、感覺及挖巢穴都起關鍵作用。
海星是海濱最常見的棘皮動物,它們從身體中央伸出五條腕,呈五角星形。海星在世界各海洋中均有分布,它們過著平靜的生活,一般在無浪的潮間帶和近岸海域的深水下層生存。海星的種類很多:有五角星似的羅氏海盤車,有像帽子一樣的麵包海星,有柔軟皮膚鑲邊的砂海星,有狀如荷葉的荷葉海星等。
海參就像海洋中的蟲子。它的身體呈蠕蟲形或臘腸形,海參有黑、褐、白等各種顏色,有些種類的顏色特別鮮豔,如刺參。它們主要以海底沉積物裏的有機碎屑和微小生物為食。海參在海底的行動非常緩慢,不能像魚一樣靈活地移動,遇到敵人或受到刺激時,會把內髒吐出來迷惑敵人,自己則趁機逃走,這樣海參不會死去,隻要一段時間後又會長出新的內髒。
海膽身體呈球形、心形或盤形。它的殼由許多石灰質骨板緊密愈合而成。殼上布滿了很多能動的棘刺,使海膽看上去很像一隻刺蝟,它的內髒器官就包在這個殼裏。海膽有時就靠這些刺來輔助移動。海膽通常棲息在海底,以海底的附著動物、有機碎屑、甚至腐肉和動物糞便為食。
海百合在古生代的時候曾經非常繁盛,現在已經衰退。現存的海百合分為柄海百合和海羊齒兩類。柄海百合類的外觀很像盛開的百合花,多在海底棲息,身體可分為根、莖、冠3個部分;海羊齒類則多生活在沿岸淺海中,它的莖僅在幼年時期存在,長大後就會消失。海百合的口朝上,以輕柔的腕捕捉有機物和細小的浮遊生物。
脊索動物約4萬餘種,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門,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身體背麵存在一條中軸骨骼——脊索。脊索動物又分為尾索動物、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三類。脊椎動物是動物中目前進化得最高級的種類,它們有一套完整的神經係統,主要由腦和脊柱腔中的脊髓組成,包括魚、兩棲、爬行、鳥和哺乳動物5個類群,每個類群都有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特別的生活方式。
文昌魚屬於頭索動物門,具有脊索、背神經管和咽鰓裂。它們沒有鱗,沒有明顯的頭、眼、耳、鼻等感覺器官,也沒有專門的消化係統。文昌魚是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過渡類型,被稱為“魚類的祖先”。
大馬哈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以海洋中的小魚和浮遊生物為食。它的身體長而側扁,嘴部突出而微彎,形狀像鳥喙一樣。大馬哈魚性情凶猛,但同時也是一種食用魚類。它們體形較大,身體長約0.5~1米,最重可達6.5千克以上,肉味鮮美,脂肪含量豐富,魚卵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因此大馬哈魚也是一種比較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
脊索動物的最大特征就是有一條由結締組織組成的、柔軟且具有彈性的脊索,脊索可以支持這類動物的身體,一般位於動物身體的背部,消化道的上方,背神經管的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