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寵狗(1 / 3)

藏獒

藏獒也稱番獒、鬆潘狗、藏語也稱“多啟”,就是拴起來養的狗,國外稱之為西藏馬士提夫犬。古羅馬時期,很多用作鬥犬的狗發源於希臘西北部地區。藏獒和這些犬屬於同一族,它起源於中亞,它的天性就是忠誠、無所畏懼、保護家園。如今,在中亞地區的大草原和喜馬拉雅山腳下,仍然可以看到藏獒龐大的身影。據民間傳說,二郎神的哮天犬即為“四眼”藏獒。

藏獒外形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獅型,一種是虎型。由於獅型的雄偉,尤其是跟佛教的淵源(獅子是菩薩的坐騎,而藏獒是黃教佛爺的坐騎),它的美學意象很快取代了虎型獒犬,成為藏人神話的主角以及西方人夢中的懲罰者和地獄判官。

曆史上的西藏地廣人稀,長時間與世隔絕,人民信奉藏傳佛教與人為善,不殺生,遼闊的藏區野生動物得以很好的生活繁衍,狼、狐狸、雪豬、雪豹……很容易見到。生活在這種環境的藏獒幾乎處於半野生狀態。它們具有足夠的機會捕食許多野物,以獲取充足的營養。而且狼豹等野獸經常出沒,也使得能抵禦野獸侵擾具有凶猛性情和強悍體能的藏獒在牧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成就了藏獒“聚三美”而“集五德”之美名。

“三美”是:有凜凜之神韻,有鑄石雕之軀體,有威鎮群獸之雄風。

“五德”為:能牧駿馬牛羊,能解主人之意,能知吉祥禍福,能越萬裏雪山,被活佛視為轉世“坐騎”,是牧民的忠實伴侶,被稱為“天狗”。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曆史的變遷,如今藏獒的分布主要在廣大的遊牧區,而且基礎群數正在逐年下降,加上國內外對藏獒的大量需求,不得不麵臨日益嚴重的生存危機。據估算,全世界目前藏獒數量為約30萬頭,但純種藏獒卻非常罕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不超過20頭,中國台灣地區不超過10頭,純種藏獒接近滅絕。

目前品相最好的上品藏獒,出於西藏的河曲地區。這種藏獒有典型的喜馬拉雅山地犬的原始特征: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獅一樣,前胸寬闊,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馬拉雅山脈的嚴酷環境賦予了藏獒一種粗獷、剽悍美、剛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賦予藏獒王者的氣質,高貴、典雅、沉穩、勇敢。還有一種藏獒出於青海地區。這種藏獒幾乎沒有鬃毛,身上的毛也比較短,體型卻更大!但是它的性格沒有帶鬃毛的藏獒凶猛、沉穩。

藏獒的性格和氣質與中國古典哲學相吻合: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藏獒的目光很典型:總是微微閉著雙眼,眼神之中含有一種蔑視的神態,那種處變不驚的沉穩氣度頗具王者風範。舉個例子,如果有人敲門,藏獒隻是機警地把頭朝向門的方向,像往常一樣眯著眼睛,一種蔑視的目光等待著事態進一步發展。開門後,如果進來的人非常高聲地一邊說話一邊往裏走,藏獒才會用低沉的、渾厚的、具有無窮穿透力的、輕輕的嗚嗚聲,警告來人到別人家裏說話聲音不要太高!就是這種輕輕的聲音,完全可以讓那些冒失的人突然變得有禮貌。

藏獒是出色的護衛犬,幾乎不用進行任何訓練就具有很好的護衛功能,而且自然就懂得要攻擊頸動脈。而且藏獒還具有一副令人望而生畏的身材,它頭頸部茂密的鬃毛,使它的頭顯得很大,陌生人很難不懼怕這種具有原始野性的“獅子”!

“一獒抵三狼”,它能使金錢豹甘拜下風,擁有傲視群雄的攻擊性,被譽為“犬中之王”。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這樣描寫它:“中國竟有如此大的犬隻,如此凶猛,其形如藏驢,吠聲如獅。”稱其為“東方神犬”。藏獒對許多世界名犬的改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聖伯納犬等都有藏獒的血統。但多年來由於草原的特殊生活環境以及牧民薄弱的血統保護意識,造成原始藏獒與當地牧羊犬的血統融合,使純鍾藏獒越來越少。

一隻成年純種藏獒重60公斤左右,強勁凶猛,常人絕不敢靠近。性格剛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的它是世界上唯一敢與猛獸搏鬥的犬類,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冰雪中它仍能安然入睡。

藏獒對陌生人有強烈的敵意,但對主人忠誠,親熱至極,作為護衛犬忠實可靠。人們都為能有一隻純種藏獒而自豪。藏獒已成為安全與富貴的象征。

小知識:傳染病患犬的護理

每隻犬在其一生短暫的生命活動中,多多少少會患一些病,比如內科病、外科病、產科病、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病犬在與疾病的鬥爭中,需要獸醫的治療和養犬者的精心喂養與護理。這裏所說的傳染病,主要指犬瘟熱、細小病毒、鉤端螺旋體、傳染性肝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和副流感。

犬瘟熱在初期表現為鼻鏡幹、眼紅腫有膿性分泌物、幹嘔;病程繼續發展出現嘔吐、拉稀帶血;嚴重時抽搐,最後死亡。因此在病初,應注射血清,家離動物醫院較遠的養犬者,可自己每天給犬喂藥打針。青黴素可以肌肉注射,部位在後腿股前部,也可在頸部皮下注射,將皮膚垂直提起,用酒精消毒後,將針頭插入0.5厘米感覺到針頭通過皮膚後,無阻力且針尖活動靈活,用提著皮膚的手可觸摸到針尖,然後輕輕將藥液推入。

喂藥時可將藥放在小匙上,伸到舌根處一壓舌根,犬即吞咽下藥物。此法無效時,可將藥裹入犬平時喜歡吃的食物內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注射器(去掉針頭)將藥物射入口腔舌根部,犬即把藥水服下。注射抗菌藥應每天兩次,連用3~5天。並注意不要給病犬洗澡,以免降低抵抗力。

在動物醫院護理靜脈輸液的犬時,尤其是犬瘟後期的犬和犬細小病毒病的患病犬(嘔吐,不食,從肛門中噴射出血便),應注意靜脈輸液的速度,滴速太快會引起犬嘔吐。一般以輸液時犬不會感到不安、不吐為宜,小犬每分鍾15~30滴,中型犬每分鍾30~45滴,大型犬每分鍾可達45滴。但患細小病毒的犬,靜脈滴速一定要慢。

給藥時一定要使用一個療程,不要今天用青黴素,明天用先鋒,後天有什麼用什麼,這樣,細菌極易產生抗藥性,以後再用這些藥則藥效差。

如何給狗狗注射

①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選擇皮膚較薄、皮下組織疏鬆而血管較少的部位,如頸部或股內側皮下為較佳的部位。注射時,局部剪毛後用70%酒精棉球消毒,將皮膚輕輕捏起,形成一個皺褶,右手將注射器針頭刺入皺褶處皮下,深約1.5~2厘米,藥液注完後,用酒精棉球按住進針部皮膚,拔出針頭即可。

②肌內注射法——一般刺激性較輕的藥液和較難吸收的藥液,均可作肌內注射,但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氯化鈣、高滲鹽水等不能作肌內注射。肌內注射時,應選擇肌肉豐滿無大血管的部位,如臀部、背部肌肉。助手將犬固定好並消毒後,術者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將注射部皮膚繃緊,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與皮膚成60度角迅速刺入。深約2~2.5厘米,回抽針管內芯,無血液回流,即可將藥液推入肌肉內。注射完畢後,局部應再次消毒。

3.靜脈注射(還是到醫院去吧,這個可是技術活,一般人難弄!!)

沙皮狗

沙皮狗英文名SharPei,產於中國廣東南海大瀝鎮一帶,是世界名種鬥狗之一。它一般身高46到56厘米,體重為22~27公斤左右,外形為四方形。其體形獨特,頭似河馬,嘴似瓦筒,三角眼,舌苔青藍,幼年時全身皮膚充滿褶皺。故稱之為沙皮狗。

其毛短而剛硬,像插著刷子般生長。沙皮狗性情保守,但很聰明,對外來客人一律采取不信任的態度,經過認真觀察覺得安全後才接近客人。

考察沙皮狗曆史,在中國漢朝時代的繪畫上,可以看到近似沙皮犬的畫像,因此,沙皮犬的曆史來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和220年。有人認為此犬係2000年前生長在中國北部及西藏地區的現已絕種的大型犬的後代;也有人認為,此犬係中國南部軍用犬的後代。沙皮犬品種有一段時期麵臨絕種的危險。1947年,中國犬稅大漲,許多沙皮犬的飼養者,因得不到豐厚的利潤,而停止飼養,使之數量減少。1970年,美國的飼養者為延續沙皮犬的品種而做了一定努力。

沙皮狗性格是獨立性強,彬彬有禮,喜歡與人親近,能給人帶來歡樂。

此狗短且硬的毛很密,身體上的毛直立著,足部的毛平躺著。長度不超過2.5厘米。毛色有黑、紅、芥末黃色、奶油等色。大腿後側及尾巴內側的毛色較暗。尾根高且圓,尾端逐漸變細。朝背部卷曲,尾端尖的部分彎曲。

頭大,頭蓋平,額頭寬。鼻子最好是黑色,或盡量與被毛同色。深藍黑色的舌頭受歡迎。

眼睛暗色,中等大小。看起來皺眉頭的樣子。鼻口部十分長。寬的品種為上乘。耳:厚且小,三角形,朝眼部下垂。鼻梁大,鼓起。

身體寬且厚的胸部,短而強的背,皮膚太寬鬆的成犬不是上乘。

具體來說,純種傳統型即骨嘴沙皮狗的標準是:

特征外貌:沙皮狗的祖先曾是一種狩獵和戰鬥型狗。因此,它的體態和身體結果與其他狗不同,它的背毛粗短,逆向撫摸有如砂紙,故得沙皮狗之名。本犬是強壯結實、機警、靈活的中型工作犬。側麵觀看近似正方形。

頭部呈葫蘆型,昂頭者佳,額部皺褶十分豐富而清晰,但不能遮蓋眼睛視線及不會刺及眼皮,頭蓋骨部位圓而寬大,前額平而寬,額鼻適度清晰。

眼耳部:眼色深及細小、三角形和杏形、深陷者為佳,使對方感到一種怒目而視的感覺,耳極小、厚,呈規殼狀,耳平貼於頭部兩側,耳距寬而向前,耳尖指向雙眼。

嘴、鼻部:嘴如瓦筒,咬口深。鼻大而寬,唇、吻頂部有肘墊,鼻色以黑色為佳,但與體色協調之鼻色均為合格。花鼻者當屬次品。

舌牙部:舌和口腔以藍黑色為佳,粉紅色和斑點舌較次。舌以尖細小而為佳,牙齒要鉸剪式咬合,不能缺齒。

頸背尾部:頸強壯,肌肉豐滿,有少量褶皺,喉部左右各有一條垂皮,頸與肩兩部沒有明顯界限。肩部肌肉發達適當向後傾斜,皮膚有少量皺褶。在肩峰後背線稍下降,在腰部再稍稍上升,腰短。胸寬而深,胸廓伸近肘關節,腹肌發達向後抽緊。股部平,尾及高位,肛門由於尾根抽緊而向外露出。尾基部粗而圓並迅即縮小變細,金錢尾、掛鐮尾、鐵尺尾(點水尾)或直峙背線,不完整的尾不合格。

前後肢:前腿要直、緊湊而肌肉結實,雙腿大小適中。指爪粗有力,狀如蒜子。掌、肘關節強勁而靈活。後腿要成前傾狀肌肉發達,蹬力強勁。關節短,跗踱骨垂直於地麵。

毛質、毛色:軀體背毛為極短而豎立的單層毛,產地稱“馬毛”,不可有底色。肩峰部毛長允許為1.5厘米的刷毛。四肢毛可以稍平伏。沙皮狗隻允許單純毛色(包括黑色,藍黑色,鏽啡色,紅色,黃褐色,甚至奶黃色)。雖是單色,應在背部和耳部有較濃毛色,但必須與體色協調。

大小比例:肩高標準範圍:雄性:43~55厘米,雌性:40~50厘米;體重標準範圍:雄性:24~28公斤,雌性:18~24公斤。

步態氣質:沙皮狗在小跑時,頭部要昂上,步態自由而勻稱。有一種機警、聰明、不怒自威的氣質。對陌生人警惕,對主人忠誠的性格。

沙皮犬是健康的犬種,但較易患眼疾,必須及時治療,防止失明。

小知識:沙皮狗的演變史

雖然沙皮狗的祖先是誰還不明確,但它的產地為中國南海似乎毫無爭議。有專家認為,這個犬種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漢代。從漢墓中發掘出來的塑像可以作為一種證據,這種用泥土做的塑像具有短腿,卷尾,皮膚褶皺的頭和正方形的體形。

廣東南海大瀝為沙皮狗的起源地,大瀝鬥犬是現代沙皮血源比較近的祖先。在當時,許多村民用鬥狗來賭博,而在附近海域的海盜和水手們也會參加鬥狗來打發時間。

這幾乎證明沙皮的祖先是鬥狗。這個犬種在結構上似乎很適合這種運動,強而有力的下頜可以完全咬住對手,而它那粗糙的毛質可以防止對手襲擊——它的對手會發現沙皮刺一樣的毛咬在嘴裏非常難受。當對手從後麵咬住沙皮時,由於這種特殊鬆弛的毛皮可使它輕而易舉回頭來撕咬對手。在犬的選育上會挑選一些凶猛的種犬並在打鬥中給予人為的刺激。

建國以後的打狗運動幾乎導致了中國純種犬的滅絕,包括鬆獅、藏獒和沙皮。50年代隻有少量的沙皮苟且偷生,這些沙皮通過邊境被走私到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那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年代,就算到了70年代也隻有少量的沙皮存活。

1970年到1975年之間有沙皮的拯救行動。一小群人為獻身並致力於保留這一犬種,四處搜尋存活的沙皮,找到的沙皮被運到香港並有計劃地繁殖。這些早期的沙皮為現今世界各地沙皮狗的血統根源犬。它們和最早進入美國的沙皮和現在世界各地的沙皮類型不同。一些傳統的香港繁殖者認為,具有碩大頭部的“肉嘴沙皮”的繁殖大概是從1960年開始的,如今流行於國外市場的肉嘴型,沙皮狗形態討喜,但笨重不堪,疾病繁多,早已喪失了沙皮狗作為“鬥狗”的特質。由於正宗“骨嘴型”沙皮狗形態不受市場歡迎,南海大瀝現存的純種沙皮狗數量也十分稀少。

哈巴狗

原產中國。起源於16世紀。

大約400年前在中國培育,經由荷蘭傳到歐洲,當時曾經相當普及。後來在英國培育改良而成為目前的品種,也叫巴哥犬。

哈巴狗究竟是什麼係種?有專家認為,此犬產於蘇格蘭低地,傳到亞洲後再由荷蘭商人從遠東地區帶回西方;也有專家認為,此犬是東方犬種,源自北京犬的短毛種,後來和鬥牛犬交配而成;還有人認為巴哥犬是法國叫波爾多犬的獒犬的小型類種,並且在許多作品裏畫上巴哥犬作裝飾品。維多利亞世代,此犬的知名度達到頂峰。

哈巴狗(或稱巴哥犬)富有魅力而且高雅,18世紀末正式命名為“巴哥”,其詞意古語為鬼,獅子鼻或小猴子的意思。巴哥犬是體貼,可愛的小型犬種,不需要運動或經常整理背毛,但需要同伴。容貌皺紋較多,走起路來像拳擊手是其特征。它是以咕嚕的呼吸聲及像馬一樣抽鼻子的聲音作為溝通的方式。同時,此犬具備優良及愛幹淨的個性,這些特色便成為廣受喜愛的原因。總體來看,通常外觀呈正方形而且短胖。歪斜、長腿或腿太短的八哥犬都不受歡迎。

八哥犬的特點是小中見大,濃縮(也許可以這樣形容),結構緊湊、良好的比例,而且口吻輪廓硬。理想的體重範圍是從14~18磅(公狗或母狗)。比例為正方形。

頭部大、粗重,不上拱,蘋果頭,前額不後縮。眼睛顏色非常深,非常大,突出而醒目。球狀,眼神充滿安詳和渴望,非常亮,興奮時,充滿熱情。耳朵薄、小、軟、像黑色天鵝絨。有兩種耳形:玫瑰耳或紐扣耳。後者比較理想。皺紋大而深。口吻短、鈍、寬,但不上翹。咬合應該是輕微的下顎突出式咬合。

頸部呈輕微的拱形,粗壯,其長度足夠使頭能高傲的昂起。背短,背線水平。身體短而胖,胸寬且肋骨擴張良好。尾巴盡可能卷在臀部以上部位。多重卷曲則更理想。

腿非常粗壯,直,長度適中,位於身體下。從側麵看,肘部直接安在肩膀下麵。腕部結實,既不過分,也不向下。足爪既不像兔足那樣長,也不像貓足那樣圓。腳趾適當分開,黑色趾甲。狼爪通常被切除。

粗壯,有力的後軀,後膝關節角度適中,飛節垂直於地麵。從後麵看,兩條腿相互平行。後軀與前軀平衡。大腿和臀部豐滿而且肌肉發達。足爪與前軀相同。

被毛美觀,平滑、柔軟、短而有光澤,既不堅硬,也不能像羊毛。顏色是銀色、杏黃色或黑色。銀色或杏黃色應該清晰,與其他顏色斑紋及臉麵顏色對比強烈。

斑紋輪廓清楚。口吻或臉部顏色、耳朵、耳朵邊、拇指斑、前肢的菱形斑及背部斑紋可能是黑色的。臉部顏色應該是黑色的。

從前麵看,前軀導向良好,腳腕有力,腳爪撐在地上呈方形,中間的腳趾向前。後軀動作有力、輕鬆。後膝關節及飛節不向裏或向外翻。後腿與前腿處於同一直線。前後肢都自然的略顯收斂。後軀輕微的扭動說明它輕鬆、自信、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