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陳國(3 / 3)

眾你的父親確實是個大力士,英雄!

孔子其二,我父親同我母親的結合,被人稱為“野合”。

閔損什麼叫野合?

孔子就是不合當時的禮製規範,我父親當時已年近花甲,卻不滿意自己的婚姻,就又向我的外祖父顏襄求婚,我母親是祖父的三女兒,年齡還不足20歲,因仰慕英雄,就應允了這門婚事。我父親為了追求自己的美滿婚姻,鼓足了極大的勇氣,衝破輿論壓力和世俗觀念,完成了他的第二個壯舉!追求到了自己的愛意和幸福。

顏回那麼三呢?

孔子這就是母親的教誨,我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把全家的生活重擔落在了母親的身上,全靠給人做零活、縫補漿洗衣服來維持家計,好不容易熬到我十七歲時,她就逝世了,我就是在這瞅人眼,看人臉的逆境中長大的,是父親給了我健壯的體魄,是母親給了我任勞任怨,寬厚待人,堅忍不拔、宏毅的性格。

眾夫子真了不起啊!

孔子把眼前的困難和我遇到的艱辛比起來,這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眾是啊,把這七天的困境和夫子的遭遇比起來,確實算不了什麼!

子路夫子,離魯以來屢遭不測,弟子實實想不通,衛靈公、陳緡公對我們敬而不用,鄭定公又給我們吃了閉門羹,更有甚者,我們連續蒙難,進匡城被圍,經蒲地遭扣,入宋被欺,在陳蔡邊境已絕糧七天了,大家餓昏了頭,病的病,倒的倒,還不知能不能脫離目前這個困境,這裏又是古戰場,荒無人煙,不走就得餓死,不知今後還會遇到什麼災難?為什麼我們老是賢才不得誌,善良遭惡報呢?難道是我們欠缺仁德才能嗎?夫子所主張的仁政德治為什麼不能被各國君主和臣相所接受,難道是我們做的不對嗎?

孔子子路,你講的不是沒有道理,但世事也不完全是這樣,有仁德的人也並不一定有好結局。古之賢人叔齊,伯夷不是就餓死在首陽山上了嗎?殷商朝有三位賢人,微子啟因勸諫紂王勿重賦聚財,結果被迫離開了殷宗室,箕子因諷諫紂王收斂淫亂暴虐行為而被削職做了殷的奴隸;比幹因進諫而被紂王剖心而死。天下確實有很多博學深謀,大仁大德的君子而得不到好時運的,子路啊,你們應明白,蘭草的芳香不因處深山不為人知而減弱,我們應學習蘭草,長君子之風。

子路哦,學習蘭草,長君子之風,那麼君子處境困窘時應該怎麼辦?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什麼?

孔子君子處境困窘時,仍能堅定不移,信仰不變,而小人困窘時,就會任意妄為,沒有顧忌,不能把握自己。君子無憂,不懼困窘,視個人富貴安樂如浮雲,而小人終日為私利憂愁。

(幾個人竊竊私議,情緒緩和。

閔損夫子的話告訴我們,信仰是君子的一生追求,君子能拋棄個人的一切,但不能拋棄信仰。

冉求夫子,你多次身處逆境,為何始終不動搖?

孔子因為我雖身處逆境,亦然堅定不移地追求信仰,且充滿了自信,毫不動搖。

顏回諸侯不用我們,惡人圍困我們,絲毫無損夫子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才高匡世,能高濟民的形象和品格,正因為我們夫子的品德主張高尚完美,才出現調高和寡、諸侯難容的尷尬局麵,但是,這又有什麼妨礙呢,不去修養崇高的誌向是我們的不對,而我們的崇高誌向不被接受,那隻能是君王相臣的過錯了!

孔子顏回呀!你真是說到我心裏去了,你已有較高的仁德了,如果你是個有一定權利和財產的大夫,我願在你手下做事,當個好管家。

顏回夫子開這麼大的玩笑,我可擔當不起呀!

(眾亦被惹得大笑起來。病餓的人亦圍攏過來)

孔子這子貢到楚國去已三天了,怎麼還不見回音啊?

顏回夫子勿憂,子貢是會回來的。

孔子那好,把琴取來,你我彈奏,大家唱和起來。

子路唱什麼呀!

孔子就唱蘭草歌!彈起琴來,眾和。

歌詞:習習穀風,以陰以晴,

散發芬芳,四季不停。

生在深穀,暗香浮動,

生在高山,笑對蒼穹。

(陳蔡兩國官、兵圍攏上來。

(孔子及弟子仍樂觀地吟唱著。

忽聽軍號響,戰馬嘶鳴,子貢帶楚兵上,開打,打退了陳蔡的官、兵,救出了孔子等。

楚將夫子,讓你受苦受驚了!

孔子沒什麼,沒什麼?

(眾弟子不服。

子路還說沒什麼,差一點沒餓死困死在這裏,哎,幸虧了子貢搬兵救困!

眾子貢,真有你的!

孔子子貢是個好樣的!

子貢夫子,我們走吧!楚昭公還等著我們哩!

孔子走!(眾隨下)

十一

公元前484年。

孔子及十二、三弟子周遊列國達14年之久,十分思念故國,應魯哀公邀請回到闊別已久的家園。臨近曲阜,他向路邊的兀官氏墳墓鞠了三躬,學生亦向師母行大禮。

孔子回到家,孔鯉攜兒子迎接。

從各國湧來的上百名弟子聞訊趕來向孔子行拜師禮。

孔子(在杏壇上開課)天地之大,大而無邊,仁愛至上,也是無邊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身在其位,就要行仁政德治,廣施仁愛於天下,且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孝悌忠恕,這些都是為政做人之本,人們對富貴榮華,地位都是會求之的,但求之不一定得之,不管求得不得之,還是求之得之。這些都將是暫時的,隻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了一回角色而已,而斯文,或者用現在的話來說,文化文明卻是長久的,長久的……

從舞台一側吊下《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孔子編篡的書經。

孔子帶眾弟子走向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