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際大勢,當今的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麵臨著更加複雜的國際形勢。根據曆史的經驗,一個世界政治格局的終結,就意味著另一個世界政治格局的誕生,如凡爾賽格局先是代替維也納格局,後又讓位於雅爾塔格局。回顧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史,大規模戰爭成為世界政治格局轉換的重要標誌,上述世界政治格局的轉換就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完成的。戰爭在摧毀舊格局的同時,迅速建立起新格局,因為新格局是戰爭結果的展示,是武力對戰勝國與戰敗國關係及利益的分割。然而,這並不是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普遍規律,當今所進行的世界政治格局的轉換,就是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的,與戰爭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瓦解,全球中心結構進入了“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組”階段,萌發於兩極格局時期的多極化因素正在加速發展,世界主要國家抓住這一曆史性機遇以及經濟全球化所提供的廣闊舞台,製定發展戰略,調整相互關係,努力營造有利於自身的世界格局。這種結構性調整與改組正處於整合期,主要國家的戰略取向和相互關係尚未真正定位,它們之間的力量變化與發展空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確定性,一切都還處於迅速變動之中,尚不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前期,大體上是世界政治格局從兩極走向多極的過渡時期。
應當承認,近年來美國充分利用其在經濟、軍事和科技方麵的優勢,大力構築全球安全體係,極力維護和強化其在西方的領導地位及在全球的霸權地位,科索沃戰爭的發動就是一個明證。以曆史和戰略的視野審視現在和未來,多極化格局雖未形成,多極化趨勢卻是曆史大勢。美國的戰略構想與作為是逆曆史潮流而動的,單極格局是與世界發展所要求的多極化趨勢格格不入的。因此,盡管和平與發展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美國霸權的一時之得勢,並不能改變世界曆史發展之大勢。科索沃戰爭並不表明“冷戰後多極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戰略判斷需要改變,它隻是說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進程是一個複雜而曲折的過程,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則是曆史的必然。世界大勢仍然是一個主題——和平與發展,兩個趨勢——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極化。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人類曆史發展鏈條中緊密相連的兩個環節。資本主義在自身發展中所創造的先進的科學技術、組織形式和管理經驗等文明成果,正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要條件。從現實情況來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將在一個較長的曆史時期內並存競爭,在此期間,我們不可能不同資本主義世界發生聯係,不可能不同西方思想文化接觸交流,相互鬥爭不會停止,相互借鑒也不會中斷。隻有廣泛汲取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有益的東西,用以發展自己,努力增強綜合國力和競爭實力,才能在與資本主義的鬥爭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實現對資本主義文明的超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黨之所以能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我國社會主義製度之所以能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皆與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有關。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實現民族振興的正確抉擇。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製度之間的鬥爭,既受國家利益的製約,又受雙方力量對比的製約。社會主義隻有發展自己,才能有效地抵禦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圖謀。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遊戲規則的製定者,就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為依托、為後盾。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世界影響中國,中國也影響世界。隻有中國強大起來,才能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當代決定各國強弱的最重要因素已不再是軍事實力,而是以經濟與科技為中心的綜合國力。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條件下,爭奪軍事優勢的競爭雖然不會停止,但以爭奪經濟與科技優勢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將成為新世紀兩種社會製度競爭的重點。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現代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支柱。這場競爭的結果,將決定各國在世界上的力量對比,將決定各國在21世紀的國際地位。誰在科學技術上落後,誰就有可能在經濟和政治上受製於人,甚至成為強權政治的附庸。因此,科技進步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隻有大力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充分顯示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