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毛澤東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立國之本的思想(1 / 3)

鄧小平在新時期一再強調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立國之本,是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的最可靠的保證。正確認識毛澤東和鄧小平關於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對於我們準確把握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前進方向,更好地把握黨的基本路線的精神實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項基本原則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的理論概括,是鄧小平在新時期的一個貢獻。但是,四項基本原則就其基本思想和精神實質來說,則是我們黨一貫堅持並給以科學的論證的。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雖然還沒有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概念提出來,但其基本思想不但體現在他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中,並且還分別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作過許多精辟的論述,同時還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判斷是非的六條政治標準。認真研究毛澤東在這方麵的思想,有助於我們理解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理論淵源。

1.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毛澤東思想立論的基點,也是四項基本原則的生長點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領導地位,是近現代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鬥爭中的正確選擇。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黨的領導地位已莊嚴地載入國家憲法,成為人民共和國立國原則的一個核心內容,成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保證。這無疑是一個不可動搖的政治原則。中國革命必須由共產黨領導,是同近代中國社會隻能走以社會主義為前途的曆史發展道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從中國曆史發展的進程來看,走資本主義道路確是近代中國社會所需要的。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相比無疑是一種曆史進步,是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在近代中國,仿效西方,要求發展資本主義雖然客觀上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當時的中國人向西方國家尋找救國真理和實施方案的態度也是熱烈而真誠的,然而從太平天國、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等具有民族民主運動性質的實際鬥爭卻屢屢失敗。中國依然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沒有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究竟應當怎樣解釋這樣一個曆史現象?其實道理很簡單:雖然在當時曆史條件下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還是惟一可供中國人民選擇的出路,但近代的中國已經失去了實現這一方案的機緣,這就是說,中國已不具備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的各種條件。就外部條件而言,在資本帝國主義已經控製了中國的情勢下,它們是決不會允許這個偌大的推銷商品、掠奪原料的基地因獨立發展資本主義而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的。近代中國革命運動總是首先遭到帝國主義的反對和絞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國內來說,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資產階級過於軟弱,不具備戰勝國內外強大敵人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氣,難以承擔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中國人民在近代進行的漫長而痛苦的探索和奮鬥的失敗,充分說明了這一嚴酷的現實。

近80年舊民主主義革命為我們提供的最主要的曆史經驗,就是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不可能成為中國人民救國自強的有效武器,資本主義的政治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中國革命需要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領導階級。這是曆史的要求,曆史的呼喚。正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五四時期一代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新的探索和思考,而十月革命的勝利為這種探索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大體上都經曆了由學習西方轉向學習革命的俄國,由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轉向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思想變化和新的抉擇的過程。

正是在這種新的時代背景和國內無產階級已經壯大這一新的社會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應該說,黨的產生是適應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中國革命的客觀要求,如果不具備這種曆史條件,無產階級政黨的出現和取得中國革命的領導地位都是不可能的。事實證明,隻有擁有新的階級基礎和新的理論武器的黨,才有能力領導人民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真正獨立富強的新中國。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後,早期共產主義者對中國國情還缺乏深刻理解,往往把社會主義作為直接爭取的目標提出。隨著黨的實際運動的展開,隨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國情的了解逐步深入,黨明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現階段革命的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這個革命要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社會主義為前途,在國際上聯合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這個以社會主義為前途的民主革命綱領正確地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它既適合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又具備了實現的主客觀條件,把需要和可能有機地統一起來,避免了近代中國革命運動屢遭失敗的命運,把民主革命引向勝利,從而開辟了通往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是中國人民解放之路,也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近現代曆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除共產黨之外的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能把中國引上獨立富強的道路。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同近代中國依據自己特殊的曆史、社會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道路分不開的。正是這一選擇,從根本上扭轉了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展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這個樸素的真理,是中國人民經過漫長而曲折的探索得出的科學結論。

既然隻有社會主義才是實現國家獨立富強的惟一可能、惟一正確的選擇,那麼,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它是以往曆史上不同剝削製度更替的變革所不能比擬的;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的核心,是要建立和發展公有製,最終消滅剝削,消滅階級,這些不但同資產階級的利益根本對立,也是農民階級不可能提出的,而同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則是相一致的。也正因為這樣,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展都不可能是自發的,而是要通過自覺的行動,依據曆史發展的要求,戰勝艱難險阻和一切敵對力量,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取得勝利。這一切都說明,社會主義隻有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才有可能實現並堅持下去,如若離開了黨的領導,就不會有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也就不會有一個光明的、有希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