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和階級鬥爭
毛澤東關於防止“和平演變”的思想,是奠定在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的理論基礎上。
毫無疑問,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的理論,既有嚴重失誤的方麵,又有正確和基本正確的方麵。就後者來說,仍然是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光輝,有的則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作了重要的發展,因而必須加以審慎的區分。對這樣一個複雜而重要的問題,采取簡單的全麵否定或全麵肯定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和有害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曾指出:自1957年以來的十年間,“毛澤東同誌在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加上其他原因,終於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動。但決議又公正地指出:必須區別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同“毛澤東同誌晚年所犯的錯誤”,“必須珍視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切積極成果”。在這積極成果中,自然也包括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理論的正確方麵。因而正確地理解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的理論,對於我們確立反“和平演變”的戰略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是還存在著階級鬥爭?階級鬥爭在社會主義社會裏表現了哪些新的特點?在這個新的曆史時期裏還要不要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是關係到像我們這樣的國家能不能堅持社會主義,防止和反對帝國主義“和平演變”的重大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能夠對西方和平演變策略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並采取堅定的對策,最根本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勝利和社會主義製度在中國的確立,使國內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1956年召開的黨的八大正確指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時毛澤東也對這種變化迅速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指出現在的情況是: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階級鬥爭並沒有結束;還有反革命,但是不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係下麵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他在談到新時期階級鬥爭的特點時又指出,這種鬥爭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雖然從1957年反右派鬥爭擴大化開始,毛澤東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的估計開始脫離中國實際,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逐步發展;但這時他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國內階級形勢的基本估計,是符合實際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的基本特點。
為了認識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毛澤東總是提醒人們要正確分析國際和國內的階級鬥爭狀況。他在1958年寫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裏就說過:“現在一方麵有社會主義世界同帝國主義世界的嚴重的階級鬥爭;另一方麵,就我國內部來說,階級還沒有最後消滅,階級鬥爭還是存在的。這兩點必須充分估計到。”曆史和現實證明,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鬥爭,往往是同國際上的階級鬥爭互相配合,互相呼應的。這是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的一個顯著特點,並且也使這種鬥爭呈現出錯綜複雜的局麵。毛澤東在考察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問題時,總是把國內的階級鬥爭同國際的階級鬥爭聯係起來;並且提醒人們對這兩個方麵都要充分估計到,這無疑是十分正確和深刻的。
從國際範圍來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主要矛盾,社會主義製度和資本主義製度之間的對立和鬥爭,即國際範圍的階級鬥爭,將會長期存在。隻要世界帝國主義存在,就不會停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和顛覆活動,這是矛盾的性質和帝國主義的本性決定的。而兩種社會製度國家之間在國家關係上又是和平共處,開放和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應當肯定,這是必要的,而且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但同時,這也為對方的滲透提供了可能。國際帝國主義的滲透和顛覆活動,不僅自己出馬,而且十分注意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尋找代理人,扶植反共勢力;而社會主義內部的敵對勢力,也不僅會從國際帝國主義那裏得到鼓舞力量,而且他們的活動還會直按或間接地得到國際上的支持,或者就是在國際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和慫恿下搞起來的。因而,國內外敵對勢力是互為依靠,裏應外合的;國際階級鬥爭和國內階級鬥爭是互相呼應、配合和影響的。
毛澤東指出:“在我們國內,人剝削人的製度已經消滅,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已經消滅,現在反動階級以經沒有過去那麼厲害了,比如說,已經沒有一九四九年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時候那麼厲害了,也沒有一九五七年資產階級右派猖狂進攻的時候那麼厲害了。所以我們說是反動階級的殘餘。但是,對於這個殘餘,千萬不可輕視,必須繼續同他們作鬥爭。”他還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還會產生新給資產階級分子。”應當肯定,所有製變更是剝削階級作為價縱消滅的基本標誌,但是,階級的徹底消滅又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這是因為,在地主、資產階級的所有製廢除之後,作為階級的剝削階級雖然已被消滅,但剝削階級思想還會長期存在,剝削階級的殘餘分子還可能故態複萌,還存在著各種敵視和反對社會主義的勢力等等。這裏不但存在著剝削階級的殘餘分子還企圖複辟,而且我們同各種敵視和反對社會主義製度分子的鬥爭,從本質上說,還是屬於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鬥爭的範疇,因為他們的活動以及他們代表人物的政治、經濟綱領,歸根結底是為了在中國複辟資本主義製度。同時還應該看到,在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產生新的剝削分子的經濟根源和思想根源,即在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一定範圍的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和小生產的存在,以及剝削階級意識形態遺留的影響,也還存在著這種新剝削分子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即國際帝國主義的存在及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活動。由於上述原因,我國社會仍處在逐步消滅階級的過程之中,剝削階級的完全消亡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曆史時期,因此,階級鬥爭還將長期地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這正如列寧曾指出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還存在著寄生蟲、老爺、騙子手等等資本主義傳統的保護者,還存在著想保留資本主義惡習和深深受到資本主義腐蝕的人們。這些正是國際帝國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策劃和平演變的社會基礎。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的這種階級鬥爭的基本內容是兩條道路鬥爭,即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他強調指出:要好好地認識這個問題,研究這個問題,要提高警惕,不然的話,我們這個國家還是會走向反麵,即走向資本主義。如果我們麻痹大意,資產階級就會奪取政權,複辟資本主義。這就告訴我們,以兩條道路鬥爭為基本內容的階級鬥爭的中心問題仍然是政權問題,是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鬥爭。國內外敵對勢力依然是從奪取政權入手,來改變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性質。列寧指出:“誰要是僅僅承認階級鬥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還可以不超出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政治的範圍。……隻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在我國已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情況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維護其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就是一項長期的帶根本性的任務。毛澤東正是基於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作為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反對帝國主義“和平演變”戰略的根本出發點。
曆史經驗表明,階級鬥爭往往是以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為先導,這在社會主義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毛澤東曾經說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麵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這是正確地反映了階級鬥爭的一條客觀規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那些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總是采用“奪權先奪人,奪人先奪心”的策略,從意識形態方麵入手,攻擊和否定馬克思主義醜化黨和社會主義製度,鼓吹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蠱惑人心,煽動群眾,一且時機成熟,他們就會結成“政治反對派”,進行旨在推翻社會主義製度的政治鬥爭。而國際敵對勢力加緊推行的“和平演變”戰略,也主要是搞“攻心戰”,大力強化意識形態滲透,通過各種渠道傳播西方資主義的思想觀念和政治模式,動搖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從而導致社會動蕩,政局失控,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我們知道,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社會思想體係。但它的曆史還很短,與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成熟程度及其擁有充分的傳播工具相比,與這種舊意識形態具有的某種傳統優勢相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還需要一個繼續加強和完善的過程。毛澤東曾經說過:“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麵的誰勝誰負的鬥爭,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這是從全局上分析估量了國際國內的階級形勢和階級鬥爭的特點,而做出的一個符合實際的深刻的判斷。因而,意識形態的陣地社會主義思想不去占領,資本主義思想就一定會去占領。這是沒有調和的餘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