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挑戰自我(2)(1 / 3)

留心生活的點點滴滴,坦誠己見,並為之爭執、理論,適時求助、探究,也許重大發現就在眼前。

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靈之間的捷徑。

——哈·紀伯倫

整修的寺廟

有一個皇帝想整修京城裏的一座寺廟,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得美麗而莊嚴。

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由於皇帝沒有辦法判斷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他決定給他們一個機會做出比較。

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這兩座寺廟互相麵對麵,三天之後,皇帝要來觀看效果。

工匠組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種顏色的顏料,又要了很多的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簡單的清洗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了。他首先看到的是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回過頭看和尚負責整修的寺廟,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廟中非常幹淨,裏麵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澤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無瑕地反射出外界的顏色,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對麵五顏六色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分,而這座寺廟隻是寧靜地接受這一切。皇帝被這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感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的勝負了。

人世間,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如果我們用大量的油漆塗抹掉它本來的麵目,它也將失去其內在的價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兩個人一樣的;真是人跟人各異,石頭跟石頭不同。然而大家合在一起,就成了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群英譜。

——富爾曼諾夫

盧茲比薩

意大利的盧茲(1907—1982年)並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者,他隻寫過一本自傳式心理學闡述性作品,將自己的經曆與一些心理學觀點結合起來。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冊子裏,提到盧茲兒時的一件事:盧茲的母親擅長烹製比薩。盧茲家境並不富裕,經常出現在飯桌上的是蔬菜比薩。但不定時的,盧茲盤子裏的那塊比薩下,會出現美味的醃肉,這是母親偷偷留給盧茲的。盧茲回憶說那塊薄薄的醃肉讓平淡的童年充滿期望和驚喜。

盧茲根據這個回憶,在自己開的餐廳內對顧客進行了一次不動聲色的試驗。盧茲在每份比薩裏麵都藏了一張寫著祝福的話的紙條,幾乎所有的顧客都表現出驚喜,沒有人質疑這張紙的衛生狀況,而這種內藏了祝福話語紙條的比薩被稱為“盧茲比薩”,並成為意式的一道文化大餐。

盧茲通過這些印證了心理學上的“表層心理”和“轉折點”兩個理論。所謂“表層心理”指的就是個體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麵現象以及最直觀的原因等,例如上麵提到的比薩。“轉折點”指的是出乎意料出現的事物,並能夠改變由表層心理帶來的心理感受,即醃肉和小紙條。

在我們完成一張試卷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一些解答不出來的試題。繞過它們,我們會發現其他擅長的題目。如果繞不過這些,我們就會被表層心理迷惑:這麼難啊!我一定做不出來的!完了完了,這次考試我肯定掛了!

在我們麵對一段感情的時候,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小麻煩、小誤解、小波折。如果繞不過去,它們將影響我們對一段感情的審視。

工作上也是如此。可能某一個環節的失誤,會對心理產生很強烈的影響。說不定會自我否定得過早,失去了一位寶貴的客戶,以及一些提高自身的機會。

“表層心理”比較容易帶給我們忐忑不安的情緒,不利於生活和工作。不少心理學研究者提出找出“轉折點”這種自我調整的方法。即在“轉折”出現的前後,為自己也給別人找一些理由。比如當發現筆下的試題很難做,我們不妨給自己找理由,有些地方複習得不好,但是隻要認真做就沒有問題啊!在感情和工作方麵,我們可以這樣想:“感情上的小矛盾兩個人都有責任啊!”“雖然我有了失誤,但是也許在客戶的眼裏不算什麼!”這樣,就很容易穩定我們的心理,並克服心理逆差。

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不妨多采用上文中“轉折點”這種自我調整的方法,來調節你的狀態和心理。

過去你失敗過多少次並不緊要,重要的是記取、強化和專注成功的嚐試。

——馬克斯威爾·馬爾茲

熱忱的態度

1907年,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人壽保險推銷員的法蘭克·派特剛轉入職業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他被開除了。他的動作無力,因此球隊的經理有意要他走人。球隊的經理對他說:“你這樣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場混了二十年?法蘭克,離開這裏之後,無論你到哪裏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來,你將永遠不會有出路。”

本來法蘭克的月薪是一百七十五美元,離開原來的球隊之後,他參加了亞特蘭斯克球隊,月薪減為二十五美元。薪水這麼少,法蘭克做事當然沒有熱情,但他決心努力試一試。待了大約十天之後,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隊員把法蘭克介紹到新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