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事典:
(1)吳小姐是做銷售的,她現在的這份工作,薪水不錯,但付出的代價是,不停地出差出差再出差。忙起來,一個月裏有20天不在上海,搭飛機跟叫“差頭”一樣。回到家喘口氣,再拎起那隻因為不停托運、折舊率極高的“新秀麗”接著上路。
一開始還覺得新鮮,兩個月一過,苦不堪言。到一個城市,第一件事是訂返回的機票,坐出租車去客戶公司,路上還在翻文件材料。當天忙完連夜趕回來,一天到晚不是踩寫字樓的地毯就是踩酒店地毯,要麼就是在車上或者飛機上,連地都不怎麼沾。一個城市去過幾次之後,閉上眼都能摸到酒店,但其它好玩好吃好逛的,一無所知。那種陀螺一樣瘋轉的感覺,壓得吳小姐都喘不過氣來。
如果不是碰到一個朋友的指點,現在的她可能已經辭職了。辦法很簡單:出差時想方設法擠點時間給自己——回程機票不要定得太死;出差前先在網上找好自己想去的地方,把酒店訂在去客戶公司與“好地方”兩便的所在;那些熟悉又十分穩定的客戶,“少跟他們吃一頓晚飯又不會死”,不如節省下來給自己;最後,在行李箱裏備一副耳環和一雙高跟涼鞋……哪怕隻是擠出一個晚上出去瘋玩,比起深夜回酒店倒頭就睡、第二天一早就退房趕飛機來,心情絕對天差地別。
吳小姐照著朋友的方法做,感覺確實好很多。當然,不可能每次出差都能“偷”到時間,但一兩個月有那麼一次,在見完所有的客戶後,一個人在城市裏逛逛,哪裏還會“缺氧”?況且,“偷”出來的那個晚上,五星級酒店還是由老板買單,一想到這個,吳小姐就會不自覺地笑了起來。
(2)某人力資源經理總結出辦公室這樣六個偷懶高招:
手持文件四處走。
要知道拿著文件的人看上去像是工作很忙,手拿報紙的人好像要上廁所,兩手空空的人會被人誤以為要外出吃飯。所以,離開辦公座位,一定要有文件在手。
時時刻刻用電腦。
在很多人眼裏,埋頭敲打電腦鍵盤的人就是積極工作的人。但誰知道,你在做什麼呢?你可以大寫情書、計算一下股價、聊聊天……盡管做些跟工作無關的事。
辦公桌上亂如麻。
員工桌上太過整齊,反而會令人誤會你工作不夠勤奮。何況,去年的文件跟今日的文件根本沒有分別,為什麼不把它們堆放在一起?萬一有人來要文件,便可以在文件堆中找出來,顯示自己的工作很繁重。
常扮煩躁不安樣。
經常帶著有急事要辦的樣子,老板一定以為你盡忠職守。或是在眾人麵前歎歎氣,大家一定明白你麵對的壓力有多大。
深奧詞彙滿口掛。
多看電腦雜誌,吸收一些流行的科技術語和新產品名詞。當開會發言時,這些詞彙便大派用場了。領導和同事還以為你是個電腦通,是時下最受重用的新新人類,又怎知你是虛有其表呢。
早來遲走樣樣好。
不要比你的老板早下班,最好在所有同事都離開後,在你老板麵前出現一下。
管理者一般都喜歡勤奮工作的員工,可是勤奮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有的員工偷懶行為十分明顯,有的呢,還假扮勤奮來偷懶,不細心觀察還真難看出來。
上司固然不喜歡員工偷懶,但有時候偷懶未必是壞事,譬如許多人都有在工作時打瞌睡的經曆,多數老板和上司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是員工偷懶的表現,其實醫學研究證明,工作時打瞌睡是放鬆神經的最佳方法,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需條件。對於工作緊張的人來說,打瞌睡不僅不會耽誤工作,反而會提高工作質量,甚至還會有意外的收獲。美國波士頓大學安東尼教授在《打瞌睡的藝術》一書中指出,白天抽空小睡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百忙中打個瞌睡並非偷懶行為,一個人若因睡眠不足而感到疲倦,在工作中就容易犯錯誤。疲倦也會導致一個人缺乏創造力。因此一個人在工作時若感到疲倦,不妨小睡10-30分鍾,以振奮情緒和精神。安東尼教授呼籲老板不要戴上有色眼鏡看員工白天工作時小睡。目前,美國已有一些公司允許員工在工作期間小睡片刻,有的公司還設立打瞌睡專用的“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