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對待員工“偷懶”(2)(2 / 2)

商人很懊惱,他損失了整整兩馱鹽,他懷疑驢子在跟他搗鬼。於是就想了個辦法來考驗和懲罰驢子。

這一天,商人來到海邊,買了一大馱海綿。驢子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驢子想:這口袋真輕,一到了那座石橋就會更輕了。不久,他們來到石橋驢叉滾到水裏去,倒在那兒掙紮,等待馱的東西像上兩次一祥溶化掉。

司是,海綿沒有溶化掉,卻很快吸滿了水。驢感到背上的口袋越來越重,心想:“這是什麼東西?”“不對勁兒呀!”後來,他覺得自己在溪裏直往下沉,就大叫道:“救命呀!主人,救命呀!”

商人看見驢子被淹得半死,才從水裏把它拉上岸。此後,這頭驢子再也不敢耍小聰明偷懶了。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麵對員工的“出勤不出力”,變法子偷懶的行為,雖然可以製定許多的管理製度來避免或製止這些不良行為,但是再完善的管理製度也不可能是疏而不露、無懈可擊的,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小漏洞,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員工鑽空子。一旦發現新情況,管理者一定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即使給予故意偷懶者以懲罰。

管理現代企業,采取一些靈活的措施是很奏效的。

荷蘭有一個城市為解決垃圾問題而購置了垃圾桶,但由於人們不願意使用垃圾桶,亂扔垃圾現象十分嚴重。該市衛生機關對此極為關注,他們提出許多解決辦法,希望能使城市清潔。第一個方法是:把亂扔垃圾的人的罰金從25元提高到50元。實施後,收效甚微。第二個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邏員的人數,然而實施成效亦不顯著。後來,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設計了一個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一個感應器,每當垃圾丟進桶內,感應器就有反應而啟動錄音機,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其內容還每兩個星期換一次。這個設計大受歡迎,結果所有的人不論距離遠近,都把垃圾堆進垃圾桶裏,城市因而變得清潔起來。

在垃圾桶上安裝感應式錄音機,丟垃圾進去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效果遠比那些懲罰手段好得多,既省錢又不會讓人們感到厭惡。同樣,要解決員工在工作期間偷懶的問題,用監管和處罰手段實際上也是很難奏效的,因為員工的工作要有成效主要還是要靠其用心努力,留得住身、留不住心是徒勞無功的。

管理啟示:

正確看待員工偷懶,是故意偷懶還是忙裏偷閑?是員工自身的原因還是公司管理出了問題?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在處理員工偷懶問題上,加強溝通很重要。須注意的是,讓員工超時且拘束地工作,已是不合時宜的管理方法;給員工多點理解、關懷和體諒,會有助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