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隻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在一次討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當然也就沒什麼必要了。叔孫通了解胡亥,便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於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隻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盡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聽了,滿心歡喜,直誇叔孫通說得好,然後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於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種罪名是一種典型的封建專製刑法,秦朝後來雖然滅亡了,但後來的很多朝代都繼續沿用了這種罪名來維護君主專製製度。
指鹿為馬,趙高逼死胡亥
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說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說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麵,以免在大臣們麵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果能居住深宮中聽取趙高他們的彙報,有他們這些"棟梁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胡亥一聽有道理,而且他也願意呆在後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此後曆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隻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胡亥聽了不禁笑出了聲:"丞相怎麼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仍然堅持說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很多人便隨聲附和著說是鹿。其他人有的說是鹿,有的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殺死,說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這件事過去後,趙高沒事了,胡亥卻有事了:他以為自己得了迷惑病。於是叫來太卜掐算,太卜卻瞎說是因為他祭祀時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裏重新齋戒,開始還能堅持,後來又享樂開了。後來,胡亥將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趙高知道後又借題發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說,不知誰殺了人,將屍首扔到了苑中。然後趙高又裝模做樣地對胡亥說,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帝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時並不了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陳勝的軍隊逼近了都城鹹陽,他這才著了急,聽從了章邯的建議,讓他率領釋放的驪山刑徒出戰迎敵。這些刑徒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強壯,剛剛被釋放,士氣很高,在勇將章邯的率領下,初期打了很多勝仗,戰勝了陳勝和項梁的部隊,但後來,項羽破釜沉舟與章邯決戰,使章邯作戰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趙高猜疑拒絕發兵。走投無路的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章邯一走,秦的軍隊便不堪一擊,秦朝江山危在旦夕。
到這時,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說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現在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談之中對趙高很是不滿。原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幹脆先動手了。
趙高的女婿閻樂領著上千人,假稱抓捕盜賊,直闖胡亥的行宮,最後胡亥抽劍自刎,死在最寵信的奸臣趙高之手。
胡亥死時隻有二十三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後來以黔首(即百姓,因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禮節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現在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秦始皇嬴政一樣沒有後來皇帝的諡號和廟號,這是因為秦朝實行中央集權製,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到了漢朝,隨著治國思想由法家變成儒家,諡號和廟號也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