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不懷疑自己,絕不是一種過度自信的表現,而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隻有自己肯定了自己,才能激發出自己內心的能量,為既定的目標做出更多的努力。因此,無論離成功還有多麼遙遠,無論你此刻多麼茫然,都要堅信,人人都是不平凡的,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從未發覺的長處。等到有一天你用心發現,並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你便可收獲別人所得不到的成功。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相信自己,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呢?
1.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一個想要做出一番成就的人,首先就要學會認識自己,要對自己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是什麼,才能揚長避短,避免多走彎路。
2.保持努力進取的心態
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之後,就要學會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佳效果。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時刻保持積極樂觀、努力進取的心態,失敗了也不要輕言放棄,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3.給自己尋找機遇
光是業有所專還不足夠,還要有能彰顯自己能力的平台。這就要求你能夠主動出擊,給自己尋找發揮專長的機會。
隻要有決心,這些都不是難事!
年輕不怕失敗,一切從頭再來
成功與失敗幾乎是一對如影隨形的好兄弟,人生在世,想要有一番作為,必定會經曆很多次失敗。像多次參加美國總統競選失敗的林肯,像嚐試過一千多次才成功的愛迪生,都是經曆過無數次的失敗,才得以成功。
從學校這座象牙塔走出後,我們要麵對的便是複雜多變的社會。年輕稚嫩的我們,沒有經驗沒有方向,每走一步都麵臨著失敗的威脅,挫折時刻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們便到處碰壁,事事不順。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此刻卻好像絲毫派不上用場;麵對領導布置的工作,我們一頭霧水;在有經驗的同事眼中,我們的無知顯得十分可笑。
麵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備受打擊,選擇放棄眼前這個機會,改為相對而言比較輕鬆的工作。殊不知,放棄的不僅僅是工作,也放棄了自己的自信和堅持。麵對困難,我們不能沮喪,反而要主動出擊,努力地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總有一天,我們會超越他人,成為職場中的老手。在工作中,機會來臨時,我們更要毫不猶豫地抓住,不管多麼艱難,我們也要有迎難而上的決心。縱使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因為我們還年輕!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這本小說曾經風靡一時,如今也是我們都該仔細品讀一番的世界佳作。
書中的主人公魯濱孫是個熱愛冒險,敢於迎難而上的人。他熱愛航海,夢想著能去世界各地見識一番。於是,他幾次背著父親偷偷航行出海,但都因為遇到了種種危險而被迫中止航行。最後一次航行,他不幸地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這個島上沒有人煙,由於他是船上唯一的幸存者,所以他隻能獨自在這個孤島上生存下來。
他在島上搭建房子、種糧食、自製各種必需的工具,以保障自己正常的生活,通過這些他生存了下來。雖然這是一片孤島,稀有人煙,但魯濱孫從未放棄過有朝一日一定要離開這座島的念頭。他砍下一棵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終於用有限的資源造出了一隻小船,但最終卻因為小船太重而失敗。但是他毫不氣餒,努力尋找離開荒島的方法。他試過無數種辦法,但都前功盡棄。
就這樣,魯濱孫在島上足足待了28年。光是這樣的數字聽起來,就足以令人震撼。28年可以改變很多,卻沒能改變魯濱孫不氣餒不放棄的決心,他迎難而上,奪取了路過荒島的一艘船隻,終於離開了這座荒島。
如果魯濱孫麵對沒有食物沒有住處沒有同伴的荒島時,選擇了害怕和退縮,就無法在島上堅持生存下來;如果魯濱孫在麵對一次又一次嚐試失敗後,選擇放棄,就無法在28年後活著離開島上,重新回到美麗的世界。困難和挫折總是與成功相伴的,它們潛伏在我們前往成功道路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防不勝防。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確定目標時,就做好隨時承受失敗的準備,鼓起一切重來的勇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大的困境也會有過去的那一天,再大的失敗也能讓我們從中獲益,吸取教訓,避免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