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施耐庵(3 / 3)

知府看罷,便差人把住孟州四門,點起軍兵並緝捕人員,城中坊廂裏正,逐一排門搜捉凶人武鬆。

次日,飛雲浦地保裏正人等告稱:“殺死四人在浦內,見有殺人血痕在飛雲浦橋下,屍首皆在水中。”知府接了狀子,當差本縣縣尉下來。一麵著人打撈起四個屍首,都檢驗了。兩個是本府公人,兩個自有苦主,各備棺木盛殮了屍首,盡來告狀,催促捉拿凶首償命。城裏閉門三日,家至戶到,逐一挨查。五家一連,十家一保,那裏不去搜尋。

知府押了文書,委官下該管地麵,各鄉、各保、各都、各村,盡要排家搜捉,緝捕凶首。寫了武鬆鄉貫、年甲、貌相、模樣,畫影圖形,出三千貫信賞錢。如有人得知武鬆下落,赴州告報,隨文給賞;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發到官,與犯人同罪。遍行鄰近州府一同緝捕。

且說武鬆在張青家裏將息了三五日,打聽得事務篾刺一般緊急,紛紛攘攘,有做公人出城來各鄉村緝捕。張青知得,隻得對武鬆說道:“二哥,不是我怕事不留你久住,如今官司搜捕得緊急,排門挨戶,隻恐明日有些疏失,必須怨恨我夫妻兩個。我卻尋個好安身去處與你,——在先也曾對你說來,——隻不知你心中肯去也不?”

武鬆道:“我這幾日也曾尋思,想這事必然要發,如何在此安身得牢?止有一個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來到這裏,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親戚都沒了!今日若得哥哥有這好去處叫武鬆去,我如何不肯去。——隻不知是那裏地麵?”

張青道:“是青州管下一座二龍山寶珠寺。我哥哥魯智深和甚麼青麵好漢楊誌在那裏打家劫舍,霸著一方落草。青州官軍捕盜,不敢正眼覷他。賢弟,隻除那裏去安身,方才免得;若投別處去,終究要吃拿了。他那裏常常有書來取我入夥;我隻為戀土難移,不曾去得。我寫一封書,備細說二哥的本事。於我麵上,如何不著你入夥。”

武鬆道:“大哥也說的是。我也有心,恨時辰未到,緣法不能湊巧。今日既是殺了人,事發了,沒潛身處,此為最妙。大哥,你便寫書與我去,隻今日便行。”

張青隨即取幅紙,備細寫了一封書,把與武鬆,安排酒食送路。隻見母夜叉孫二娘指著張青道:“你如何便隻這等叫叔叔去?前麵定吃人捉了!”武鬆道:“嫂嫂,你且說我怎地去不得?如何便吃人捉了?”孫二娘道:“阿叔,如今官司遍處都有了文書,出三千貫信賞錢,畫影圖形,明寫鄉貫年甲,到處張掛。阿叔臉上見今明明地兩行金印,走到前路,須賴不過。”張青道:“臉上貼了兩個膏藥便了。”孫二娘笑道:“天下隻有你乖!你說這癡話!這個如何瞞得過做公的?我卻有個道理,隻怕叔叔依不得。”武鬆道:“我既要逃災避難,如何依不得。”孫二娘大笑道:“我說出來,叔叔卻不要嗔怪。”武鬆道:“嫂嫂說的定依。”

孫二娘道:“二年前,有個頭陀打從這裏過,吃我放翻了,把來做了幾日饅頭餡。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襍色短穗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镔鐵打成的戒刀。這刀時常半夜裏鳴嘯得響,叔叔前番也曾看見。今既要逃難,隻除非把頭發剪了做個行者,須遮得額上金印。又且得這本度牒做護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卻不是前世前緣?叔叔便應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誰敢來盤問?這件事,好麼?”

張青拍手道:“二娘說得是!我倒忘了這一著!——二哥,你心裏如何?”武鬆道:“這個也使得,隻恐我不像出家人模樣。”張青道:“我且與你扮一扮看。”

孫二娘去房中取出包裹來打開,將出許多衣裳,教武鬆裏外穿了。武鬆自看道:“卻一似我身上做的!”著了皂直裰,係了絛,把氈笠兒除下來,解開頭發,摺疊起來,將界箍兒箍起,掛著數珠。張青孫二娘看了,兩個喝彩道:“卻不是前生注定!”

武鬆討麵鏡子照了,自哈哈大笑起來。張青道:“二哥,為何大笑?”武鬆道:“我照了自也好笑,不知何故做了行者。大哥,便與我剪了頭發。”張青拿起剪刀替武鬆把前後頭發都剪了。

武鬆見事務看看緊急,便收拾包裹,要行。張青又道:“二哥,你聽我說。不是我要便宜,你把那張都監家裏的酒器留下在這裏,我換些零碎銀兩與你路上去做盤纏,萬無一失。”武鬆道:“大哥見得分明。”盡把出來與了張青,換了一包散碎金銀,都拴在纏袋內,係在腰裏。

武鬆飽吃了一頓酒飯,拜辭了張青夫妻二人,腰裏跨了這兩口戒刀,當晚都收拾了。孫二娘取出這本度牒,就與他縫個錦袋盛了,教武鬆掛在貼肉胸前。

武鬆臨行,張青又分付道:“二哥,於路小心在意,凡事不可托大。酒要少吃,休要與人爭鬧,也做些出家人行逕。諸事不可躁性,省得被人看破了。如到了二龍山便可寫封回信寄來。我夫妻兩個在這裏也不是長久之計,敢怕隨後收拾家私,也來山上入夥。二哥,保重!保重!千萬拜上魯楊二頭領!”武鬆辭了出門。插起雙袖,搖擺著便行。張青夫妻看了,喝彩道:“果然好個行者!”

當晚武行者離了大樹十字坡便落路走。

小說以飛雲浦武鬆殺死了兩個防送公人和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後,奔赴鴛鴦樓要殺蔣門神和張都監、張團練開始,詳細地描寫了他的殺人經過,從馬夫、丫環、親隨人、張都監夫人、養娘到前麵三人共計十五人,劫走銀酒具,留下“殺人者打虎武鬆也”的字跡後逃離孟州城!後來在十字坡被人捆綁送到菜園子張青的人肉店,被張青、孫二娘夫婦解救;以及官府勘查現場、描述武鬆殺人經過、官府緝捕武鬆,武鬆在張青夫婦幫助下化裝成僧人逃走的經過。本小說是說書人的話本,首先故事性要很強,要吸引人,能講下去,聽眾不能半道走了;其次要新奇,有興趣,懸念性強。小說留給人們思考的問題很多,比如官府的腐敗、施恩與蔣門神的財力、社會關係的較量、官府緝拿與武鬆反緝拿、張青開人肉鋪。諸如此類,有時常常不禁想問當時未有審查製度一說嗎?雖說是宋朝的事,不會是借古諷今吧?如此恐怖、血腥又充滿殺戮,不忍卒讀。從思想上、藝術上、社會問題等各個方麵,都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第四章 嬰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