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三:人傑地靈,風骨錚錚。華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堯王,西漢司隸鮑宣,北魏傑出曆算家李業興,五代後蜀軍事重臣韓保正,宋代名相王曙,元代名相宋子貞,明代戶部侍郎阮勤,清代著名書法家馮士翹……一個個英雄的長子兒女,譜寫了一曲曲長子古人的風骨傳奇。其中,西漢司隸鮑宣(其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監察部部長)憂國憂民、一身正氣的反腐精神至今在丹朱大地上被廣泛傳頌。而如今這裏,也不乏錚錚鐵骨的漢子。曾任山西省委書記、現任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的胡富國就是長子兒女傑出的代表。胡老出生於長子下霍村,也是家中的長子。困苦的磨難使胡老從小就養成了節儉持家、吃苦耐勞、敢於擔當的“長子”精神。從潞礦煤校到阜新礦院,到大同礦務局、省煤管局、國家煤炭部,再到省政府、省委,這個飛出長子的“長子”,一次次書寫著人生的傳奇。尤其是在山西任職省長、省委書記的八年,充分展現出胡老心係家鄉、一心為民的“長子”情懷。打通太舊,引黃入晉,建起陽電,趕走“煤倒”等等讓三晉兒女難以忘懷的功績至今曆曆在目。雖然胡老離職山西十多年了,但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作風仍然留在三晉兒女的心中,激勵著三晉兒女攻堅克難,奮發有為。
印象之四:日新月異,蒸蒸日上。改革開放以來,曆屆縣委、縣政府堅持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使全縣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均取得了明顯成就。特別是2007年以來,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切準縣情、審時度勢,和縣人大、縣政協共同謀劃,製定出科學的發展思路,帶領全縣人民合力攻堅,轉型發展,跨越發展,使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小縣城搖身變為洋溢著現代化景觀的“小都市”。漳源路、神農路、精衛路,路路暢通;世紀城小區、龍城花園小區、晉丹家園小區,區區靚麗;五星級大酒店、長子會堂、城東文化廣場,個個精品。去年底,全縣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全縣近4萬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每人都能領取養老金。目前,長子人民凝心聚力、團結一致,正在圍繞“五大目標”,積極實施“六大舉措”,著力建設“兩大基地”,做大做強“九煤六電”,為再造一個新長子而快馬兼程,努力奮鬥!近日,又喜聞縣委、縣政府委托北京一家知名公司策劃“長子文化節”,寓意是集天下大富、大成、大孝的“長子”於長子縣城,共聚一堂,共敘長兄如父的情懷,共倡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共商長子的發展大計。屆時,長子將享譽海外、名氣大增,給全縣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更廣闊的發展機遇,將使長子的未來更加燦爛輝煌!
(三)
長子,以父親般博大的胸懷接納我,以母親般似水的柔情溫暖我,給我無限的感動,進而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動力,促使我更加執著、更加勇敢地承擔起保護她的使命和責任。
履職長子,第一位的就是責任。也可以如是說:縣紀委一定要履行好縣委的“長子”責任。對此,我深切地進行了思考,鄭重地給自己定下三個基本要求:維護團結,認真履職,嚴格自律。
要求之一:發揚“長子”寬厚忍讓的精神,同全縣的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全心全意謀求長子發展。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講的是團結的重要性;毛主席在延安時也講過一句話,說:“政治啊,通俗地講就是把我們的人拉得多多的……”其精神也是團結;市委田喜榮書記初到長治履職時指出:“團結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情感問題,而是一種政治責任。”還有,市紀委高建國書記和我談話時要求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好團結。”這些話都是至理名言。是的,人們在一起工作是一種緣分,鬧不團結隻會兩敗俱傷,對工作、對情緒、對身體、對前途都不利。來長子這些日子,我感到在“班長”張聖同誌的帶領下,四大班子成員之間關係融洽,相互支持,合力工作,心情舒暢。今後,我一定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同誌之間互相補台、互相諒解的作風,繼續發揚“長子”的寬厚忍讓精神,在涉及權、名、利時做到讓人一步,一步不行,讓兩步、三步,直到對方滿意為止,和大家一起真正把心思用在謀求長子發展上,盡職盡力地把長子的事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