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所有的故事正是一部現實的題載作以原形來創作一部文學作品,光輝非常驚奇這個發現,他在仔細逐磨其中的內容,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清楚的浮顯在光輝腦海中——《走出困境》。
光輝這才真正開始了他的自傳的寫作,因為有了題目,他才有意識的寫自傳,在這段時間以來,他已動筆寫了許多內容,是他與汪玲從小發生的那些故事。
光輝把這些新的內容告訴汪玲,告訴了汪玲他將把他們之間的故事寫成一部長篇小說,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小說,但是在後來光輝見過汪玲時,汪玲從不談這些內容。
整個九八年八個月的時間裏,她僅僅回了隻有兩三百言的短信之外,什麼也沒談過,見麵的時候,她從不談及光輝在信中寫的內容。
光輝的人生和愛情深深陷入一個困境中,他無能為力,他想先沉默沉默,等過上一年或幾年的時間,再來找汪玲,他隻希望解開生命中的謎!
當我再次見到她時,她以一種讓我讀不懂的眼光看著我?
之後,臘月初光輝僅見過一次汪玲,光輝再也沒有去村裏,因為每次見到汪玲,他像是經受一次心靈的折磨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沒有意義再去找她。
光輝並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曉灰”,其原因一,在北京時,大家都叫他“小輝”。其二,光輝曾在姨父那裏得到一本書,《方政軍新聞作品集》,其中有一篇報道,內容是,美國宇航員在太空上向地球拍攝照片時,發現在世界的東方,的版圖上出現有一個銀灰色的山城,經過對照哪個銀灰色的山城正是光輝的家鄉湖北羅田縣。從此羅田有“灰城”的說法。於是光輝覺得這個‘灰’字很有特別意義,並且與他名字的‘輝’同音。故此“曉灰”作為他的筆名
另敘方政軍是何人?方政軍,湖北羅田人,文學學士、法學碩士,管理學博士、新聞與傳播學兼職教授。現任新華社湖北分社黨組成員、紀委書記、高級記者,當選為湖北省記協、新聞學會常務理事。他曾做過新華分社政文部主任、副總編輯兼《武漢證券報》、《湖北經濟報》總編輯及分社總編輯等職務。曾隨同李先念、江澤民、胡錦濤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鄂考察采訪,在北京多次采訪全國“兩會”,不少作品獲得新聞獎。著有《百年記者風》、《現代新聞寫作學》、《方政軍新聞作品選》等。{這是2009年我第二次修改時摘自的記錄,2000年初寫的稿件沒有介紹方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