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節)無言的結束(1 / 1)

第十四章(2節)無言的結束

汪玲畢業已半年了,汪家已經在為汪玲的工作四處忙碌著,對於多年與黃家的默契,汪家現在完全沒有這些想法,如果想進村衛生室,那得與黃家成為親家,才可以進黃家衛生室。可是黃家眼前根本沒有這個意思。黃先智已從羅田縣重點高中一中畢業,在讀武漢科技大學,黃家父母不會為兒子的這不著邊的事而當誤黃先智的學習,再說黃先智與汪玲不見親密,也不是黃先智對汪玲沒感覺,而是黃先智對女孩子還未來感覺,在高中三年,黃先智是死讀書,從未想過談女朋友。

如今形勢已變,李幼昆已成為黃家女婿,黃家衛生室雖說仍是黃醫生黃奉先掌舵,但是現在實際上早已易主,村裏不少村民相相抱怨,醫藥費比以前貴,直接指向的是李幼昆。而在這之前的十來年內,對於常用藥物如感冒藥之類的價格基本上是沒有大幅度的提價,提價已是在上道流通加價了,黃醫生才會相應提升的,從不會另外加收費用。有村民在黃奉先麵前道“我在縣城買的同樣的藥還是你家便宜。”黃醫生道“那當然不能與縣城醫院和藥店相比。他們的成本也是比我們高的。如房租和經濟比例都比鄉下高。”“那你家也可以提高到縣城一樣的價格嘛!”黃醫生淡淡的笑著說“必竟都是本村鄉親,一二十來年了,他們即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且談不上鄉親們的救星,也是村裏的公眾性人物,為村民做事,講的是良心,不然公眾會道論是非的。豈能說加價就加價。”

在場人都無言以對,都為黃醫生的這種為百姓服務的仁德之心所感動。他們明白黃醫生是一個好人。其實在加價這事上,黃醫生與李幼昆是有過磨擦的,黃醫生成天在外跑,衛生室就是李幼昆坐診,藥也自然通過他的手到鄉親手中,價加了,黃醫生知道後,要求撤銷,未能得到李幼昆的執行“現在必竟是三個正式勞動力在衛生室裏,不加價提高經濟收入,我也總得要吃飯啊!”後來藥價經過了黃醫生的親自過目,保持在合理的價位,也相應的提高了一些,絕不漫天要價。

話扯遠了,話說汪家。汪家已知現在進黃家衛生室也是自找無趣,汪家早已有了思想準備。

汪玲有舅母在縣人民醫院,但是未能把剛畢業的汪玲帶進縣人民醫院,隻能等待時機。

對於像汪玲這樣的專業應屆畢業生,學校是不分配就業的,不同於上世紀六七年代,上了學,有學校推薦,就有單位接收,那個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汪玲的就業意向單位,也就是羅田縣各鄉鎮人民醫院和縣各大醫院,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就是本鎮醫院,大河岸衛生院。雖說是鄉鎮醫院,並不是想進能進,各鄉鎮醫院是各崗位早已各有人在崗,就算有退休和轉業的,可也是少數,麵對羅田衛校每年一兩百的畢業生,簡如杯水車薪。

汪家早已與舅母作了通氣,在汪玲畢業後的半年時間內,汪家就已委托舅母舅舅在縣人民醫院和大河岸鎮醫院上下打理,疏通關係。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具醫療水平的權威醫療機構,一般也不會直接接收應屆畢業生的,收納的目標是各鄉鎮醫院已有工作經念的醫護人員,所以汪玲不能直接進入羅田人民醫院,目前隻能進入大河岸衛生院。

單憑舅母徐愛珍的力度還是不夠進入大河岸衛生院,雖說徐氏是人民醫院的一個小幹部,但人民醫院並不是各鄉鎮衛生院的上級。汪玲的舅舅高世球是縣某局處級幹部,經常會與下麵各鄉鎮政府有所工作來往,尤其與大河岸鎮政府辦公室主任楊誌高關係甚為密切。

高世球為了汪玲的事專程下大河岸跑了好幾趟,汪家自然是出錢出物,事情終於落實後,汪玲於三月份進了大河岸鎮衛生院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