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3節)葉高鵬
在十月的時間裏,從家鄉羅田又來了不少同鄉,他們都是親戚帶來的,有的是從學校剛剛畢業。其中有一位叫葉高鵬,是光輝堂姐夫的堂弟。他也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因為共同的愛好使他們走到了一起,能遇上一位興趣相投的朋友,是人生一大快事,各自談及對文學的體會認識,他把光輝的自傳體文稿拿去看。
光輝問他:“你以前向一些報刊雜誌投過稿件嗎?”
他說:“投過,那時我在念高中,向湖南的一家雜誌社投過一篇散文,後來,回信說,要我先寄八百元錢,說我的那篇散文可以刊登並且能加入一個組織。”
“你寫的什麼內容?”
“我寫的散文是通過日常生活的離別來表達對人生的感悟。”
“那你寄錢去了嗎?”
“我在念書,沒有那麼多錢。”
“見鬼,先收錢的都是騙人的。”光輝說。
他把他寫的幾篇很短的散文,還有一篇剛剛寫了十來頁的小說給光輝看,並對光輝說:“希望你能批評中肯點。”
“我的文學素質也膚淺,哪能批評別人的。”光輝說。
“你比我強,敢寫長篇,我都不敢想像,一部長篇小說,需要多少故事和情節才能完成,我想像不出那麼多情節來。”
光輝看了後對他說:“這篇《目光》最後一段還是點出了主題,但形式上似乎是襲抄朱自清《背影》,如果是要表達這種感情,形式上不要按前人的方式來。”光輝看完他寫的一篇散文,他寫的是母親在送他入高中的那天,在母親離開的那一刻,向“我”投來一瞥,而我在轉眼之間品味母親的這一瞥的深情目光,表達了母親望子成龍的思想,而我並且理解父輩的期望。
光輝看完那篇還未寫完的小說後,問他:“怎麼沒有寫完?”
“寫到後麵,總覺得它的謀篇布局不行,前麵沒什麼問題,後麵顯得不通。”
“你寫小說,首先有沒有它的文章思想?”
“沒有。”
“文學創作首先要有從藝思想,沒有思想,你怎就動筆寫中篇和長篇?”
“文章不是通過人物形像來反映思想嗎?”
“進行文學創作下,有其思想再通過人物來反映烘托思想,先塑造一個人物再來反映文章的思想。我認為,你這個帶有盲目性。第二,社會是複雜深邃的,要有深刻的閱曆才能作為題載進行寫作,沒有親自體會不宜憑空捏造人物形象。但你這個開場很好,通過惡劣的自然環境來反映人物的心情,同時烘托故事的悲劇氣氛。”
他的這故事這樣寫道,主要大意是,小雲是一位年青的打工仔,來到廣州這個大城市上,很久未能找到工作,在一個雨天救了一位被兒子趕出家門的老人,正在大雨淋漓的那刻,一位美麗的姑娘送來一把遮攔的雨傘,她叫愛蓮,本是一個娛樂場所的坐台小姐,慢慢的小雲與愛蓮來往直到小雲愛上愛蓮,有一次,愛蓮來看望小雲時,卻被一位開著小車的男人拉進了車內……
“這後麵怎樣呢?”
“我設計的這位老人是那位開小車男人的父親,而這位開小車的那個男人是市政法委書記,他不僅吃喝瞟賭,而且販毒,自己開有地下毒品倉庫。故而執法犯法,而老人正是被他氣出家門,而愛蓮受迫做了他的情婦。”
“你對‘小姐’這個角色感興趣?”
“我認為‘小姐’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可以更多的展顯人的本性。”
“我也認同。”
“我希望能寫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
光輝與他在文藝上也有爭議,是關於對武俠小說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武俠小說應該算文學範籌,像金庸的小說,雖然假虛虛的,但有的也具有對文學的探討,例如,人性的揭露,階級的觀念,政治思想等等都反映其中。
光輝卻認為“武俠小說隻是一種現代文學現像,它最初的目的是娛樂和商業,它雖然能同樣探討了一些東西,可它的主旋律是社會中並不存在的,也正如一部武俠小說從未沒有嚴肅的文學作品一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文載道的社會功效。另外,武俠小說目前在文藝界眾多泛濫,又是萬卷不離其宗,圍繞報仇、奪寶、爭情、爭霸等等來鋪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