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5節)關於《戰地使者》(1 / 1)

第十四章(15節)關於《戰地使者》

1999年春節期間,台灣李登輝政權下台,台灣進行總統大選,台獨勢力蠢蠢欲動,公開發有獨立言論,中央政府和大陸群眾反台獨希望祖國和平統一民意高漲。

在此背景下光輝寫成他的首篇中篇處女作,小說《戰地使者》。這使他想起在第二類現象中曾出現過《戰地使者》這樣的一個詞眼。

文中“我”的身份是國家情報局地下偵探員,接受黨組織重任,以文藝工作者身份赴台參加世界文藝工作會議,進入台島,臥底詢訪台島台獨份子為了台獨而執行的新政。雖然找到了傳說中的死亡穀,但還是被台獨份子的魔爪抓獲,囚禁島內一年之餘,台獨份子對我實際了多種手段逼我交待來曆,用色情美女及高利益誘惑,但“我”並沒有上當,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高度愛國熱情,最終在其國際大背景的驅使下,台獨份子最終無罪釋放“我”,“我”得以回歸大陸,回到黨組織,向黨組織、國家提供大量的一線情報。例如,台島當權者為了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和形像及綜合素質,台島當權者在全島內隱蔽建立七十二座城堡式學校,學校全麵培養各類台獨人才。在學校正式的文化素質教育外,從幼兒階段就開始學習外語,涉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多種語言,英、法、德、日、俄、西班牙語,另外,在學校實行軍事化訓練,還設立色情監獄,並從中打聽到台獨份子在秘密進行某些生物武器的研究。

文中同時講敘了一位受台獨份子迫害女子的悲殘命運,並且與“我”之間產生過一段真摯的情感,在揭示台獨份子為了台獨而進行的人性摧殘的同時讓國民共同回歸到祖統一大業的共同心願上。

寫完《戰地使者》,光輝覺得表達了“我”對祖國早日實現統一大業的心願,文中也有敗筆之處,文中講敘的女子姓“鄧”叫“鄧莉莉”,她原本是溫州一酒樓的坐台小姐,受到台島份子的誘騙,莉莉衝著對寶島台灣的向往,而不幸做了台獨份子的色情奴隸。原本他在創意上命名時,是想借助以“鄧”來揭示“鄧”性社會,但不明朗。另外,還有不宜提倡的文字片斷,赤裸裸的性場麵描寫,很駭人驚骨。

也許文學素質的淺薄,讓我不能認識到小說含有嚴重的時政和敏感問題。

這篇小說在寫完後,光輝投稿於《中華傳奇》雜誌社,在十餘天後得了回複,文章因含有大量時政及敏感話題,未能發表。